“十五五”规划不是一张白纸上画图,而是在已有基础上描绘新的画卷。我们必须坚持辩证思维,处理好“上与下”、“前与后”、“内与外”三对关系,确保规划既“顶天”又“立地”。
一要找准“上下贯通”的发力点。“十五五”规划的编制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向上对标、争取支持的过程。我们要深入研究国家、省、市的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海洋强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决策,确保我们的区级规划能够与上级战略同频共振、无缝衔接。各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上级对口单位的沟通汇报,将我们XX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积极向上推荐,力争更多内容纳入省、市规划的“大盘子”,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
二要找准“前后贯通”的衔接点。“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必须建立在对“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全面、客观、深刻评估的基础之上。《XX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和各项专项规划的终期评估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镜鉴。“十四五”期间,我们谋划推进了649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约6808亿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些项目中,哪些取得了预期效果,哪些进度滞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十四五”规划设定的32项主要指标,哪些已经提前完成,哪些尚有差距,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如何?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刻反思。对于成功的经验,要在“十五五”期间继续坚持和发扬;对于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要在“十五五”规划中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要找准“内外贯通”的结合点。编制规划既要“跳出XX看XX”,也要“立足XX发展XX”。一方面,我们要有宽广的视野,主动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想什么、谋划什么,找到我们的差距和可以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立足自身实际,深入挖掘XX的独特优势。我们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活跃,城市功能完善,科教资源丰富。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未来五年的胜势?这就要求我们的规划必须接地气、有特色,能够精准反映XX的比较优势,提出符合XX实际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三、强化系统思维,在统筹兼顾中靶向发力,确保规划编制的体系严谨
如果说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是解决“怎么看”的问题,那么系统思维就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一部高质量的规划,必须是一个目标清晰、路径明确、抓手有力的严谨体系。
一要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目标是引领,指标是刻度。“十五五”规划的指标体系设计,要兼顾预期性和约束性,既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要反映共同富裕的成果。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要根据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的目标科学测算“十五五”时期的年均增长目标,力争增速继续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居民收入方面,要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甚至更快,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生态环境方面,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森林覆盖率等指标要稳中有升。社会民生方面,要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设定一批可量化、可感知的民生指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二要谋深谋实重大改革、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规划的落地,最终要靠一个个具体的抓手来实现。
在重大项目上,要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建立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十五五”重大项目库。我们“十四五”规划项目总投资近7000亿元,那么“十五五”期间,我们完全有理由、有能力谋划一个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甚至冲击万亿规模的项目盘子,为未来发展备足“粮草”。
在重大平台上,要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高质量推进《XX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的“一城、一带、三心”总体格局。要重点建强“3+6”产业平台做优做强XX、XX等核心产业集聚区并积极谋划拓展“六大新空间”为高端产业落地和城市功能升级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在重大改革上,要聚焦发展中的堵点、痛点,谋划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领性改革。比如,在要素配置改革上,如何创新土地、资金、数据等要素的供给方式,提高配置效率;在营商环境改革上,如何深化“放管服”,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在科技体制改革上,如何打通产学研用的转化通道,激发创新活力。
三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一个五年的发展,总要留下一些让人记得住的印记。“十五五”期间,我们能不能在培育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上取得重大突破?能不能打造一个在长三角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能不能建成几个体现未来城市理念的标志性片区?能不能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共同富裕典型实践?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规划中进行重点谋划和设计,集中资源、集成政策,力争形成一批能够代表XX新形象、彰显XX新作为的标志性成果。
四、强化协同思维,在凝心聚力中高效推进,确保规划编制的圆满完成
编制“十五五”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全区动员、协同作战,凝聚起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
一要强化“全区一盘棋”的协同意识。规划编制不是发改局一家的事,而是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各平台的共同责任。各单位要坚决破除“部门本位”思想,既要立足自身职责,谋划好本领域、本区域的专项规划和发展思路,更要主动融入全区发展大局,加强横向沟通和纵向对接,确保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空间配置、时序安排上协调一致,形成“1+1>2”的合力。
二要坚持“开门编规划”的民主路径。一部好的规划,一定是汇集众智、反映民意的规划。我们要进一步拓宽社会各界参与规划编制的渠道,通过座谈会、论证会、网络征集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基层群众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外脑”作用,我们前期已经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委托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开展前期课题研究要确保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充分转化为规划内容,提升规划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三要严把时间节点和质量关口。按照工作计划,我们的规划纲要草案要在今年年底前基本成型,明年提交区“两会”审议。时间非常紧迫。各牵头单位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要建立多层级的联审机制,从战略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多个维度,对规划文本进行反复打磨、严格把关。同时,我们还要前瞻性地研究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借鉴国土空间规划“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经验确保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范的调整,始终保持其指导性和生命力。
同志们,擘画宏伟蓝图,责任重于泰山;引领未来发展,使命无上光荣。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事关XX未来五年的发展全局,事关全区人民的福祉。希望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描绘好XX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为XX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再谱新篇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