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党课:深刻把握新时代“四风”治理的成效和经验,锲而不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廉政党课:深刻把握新时代“四风”治理的成效和经验,锲而不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文库集
廉政党课:深刻把握新时代“四风”治理的成效和经验,锲而不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四风”问题是党和人民的大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在治理目的上坚持“纠”与“树”同时并举,在治理主体上坚持“党”与“群”有机统一,在治理对象上坚持“点”与“面”同抓共管,在治理内容上坚持“风”与“腐”同查同治,在治理方式上坚持“柔”与“刚”同向发力,坚决地同“四风”作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在“四风”治理的实践中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以“关键少数”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这对于在新征程上,更好地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筑牢人民对党的信任根基,进一步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四风”治理的成效和经验,锲而不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理 “四风”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治理 “四风”为主题推进作风建设,系统剖析了“四风”问题的表现形式、核心实质与内在根源,通过分阶段施策与递进式推进,在治理目的、治理主体、 治理对象、治理内容、治理方式等多重维度,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

(一)在治理目的上坚持 “纠”与“树”同时并举。“纠”与“树”构成了治理“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在治标和治本双重维度的目标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事物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持续发展。“纠”与“树”辩证统一于推进“四风”治理与作风建设的全过程,“纠”是对旧问题与不 良作风的否定,通过清晰界定作风建设的问题导向,从而达到治标目的;而“树”是对新观念与优良作风的肯定,使纠治工作更具精准性和前瞻性,进而实现治本目标,二者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共同推进作风建设不断迈向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倡导时代新风”,持续深化标本兼治,既及时发现和纠治党内存在的突出“四风”问题,又着眼于从根本上筑牢抵制“四风”的思想防线,养成良好作风。一方面,坚持从“纠”入手,旨在以强力治标为主,有效遏制“四风”问题滋生蔓延的势头,为治本赢得时间。从治理“四风”的显著成效看,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期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 纪律 规定精神问题 18.9万起,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期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28.6万起,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8.2万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分别为39.8万人和42.5万人;党的二十大以来,数据显示,仅202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 纪律 规定精神问题就达 22. 5万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1.3万人。另一方面,坚持以“树”为重心,旨在深化运用治本之策,以治本巩固治标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统一、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的治本思路,一以贯之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治本理念,发挥思想道德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从根本上铲除了“四风”生长的土壤。

(二)在治理主体上坚持 “党”与“群”有机统一。治理“四风”,本质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依靠人民智慧力量开展的生动实践。其中,“党”与“群”是治理“四风”最为关键的两大行为主体,二者角色和功能紧密互补,对“四风”治理增添强大动力。分别来看,“党”作为领导主体,对治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群”作为依靠力量和评判主体,既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治理“四风”中来,又是检验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尺。可以说,始终坚持“党”与“群”相统一,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正风肃纪的鲜明特色。一方面,“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治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的根本政治原则。“当代国外一些老党大党腐败治理失利失效,逐渐陷入腐败泥潭失去活力和民心,其领导人反腐败决心不坚定、毅力不持久、能力不匹配是极为关键的因素”。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积极应对“四风”治理的复杂形势,通过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完善,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健全党委统筹指挥、纪委监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高效协同的管党治党责任体系,实现了党对“四风”治理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提升了党的凝聚力和群众的向心力。另一方面,“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发动和依靠群众开展“四风”整治工作,把民意作为最高标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的基本方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既容易反弹回潮、死灰复燃,也容易隐形变异、翻新升级,不仅割裂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严重侵蚀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四风”问题,要抓住要害,“要综合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作用,形成监督合力”。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发扬钉钉子精神,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抓起,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日益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将党员干部表现交由群众评判,不断提升群众对“四风”治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在治理对象上坚持 “点”与“面”同抓共管。治理“四风”的指涉对象覆盖全范围,既包括对“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重点关注,又包括对“绝大多数”的党员全面监管,体现了“点”与“面”同抓共管的特点。“点”是构成事物的重点和关键环节,“面”则体现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特征,只有抓住关键,才能以重点带动全局。“‘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有着点和面的辩证统一”,领导干部作为作风建设的“决定的因素”,是党员的示范参照,起着以点带面、以上率下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作为“党的肌体的细胞”,直接决定党的肌体健康,体现党的作风状况。因此,在治理“四风”中实现对象上全覆盖,必须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一方面,重点抓“关键少数”,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以点带面、以上率下的示范作用,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理“四风”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在治理“四风”中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领导干部的作风正,党风社风才能为之一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各地区各部门主动向党中央看齐,贯彻落实 纪律 规定,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确保各项规定切实执行,形成了上下一心、以上率下的良好工作氛围,推动以党风政风全面引领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另一方面,全面管 “绝大多数”,充分发挥广大党员以面取胜的规模效应,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理“四风”的基础环节。广大党员是我们党的细胞,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只有管好“绝大多数”,作风建设才能保持良好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视强化党员教育管理,通过开展常态化的教育培训,持续发扬党内民主,完善党员 监督机制,让广大党员在思想上尊崇党章党规,在行动上严守纪律红线,使党群关系愈发紧密,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