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破“层层转发”造成的责任空转。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安全文件“一转了之”、会议精神“一听了之”的现象,导致责任在传递过程中不断“缩水打折”。某分公司的安全检查记录显示“隐患已整改”,但现场核查时却发现只是简单地“贴了封条,问题并未得到实际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推行“责任穿透式管理”。公司下发的文件,必须由车间主任“签字+批注落实措施”;班组会议必须形成包含“问题措施责任人时限”四要素的记录;员工培训必须通过“现场实操+闭卷考试”双合格,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不出现责任空转的情况。
二、直击要害,构建“全维度、穿透式”风险防控体系
(一)深挖特殊作业“人因失误”根源。 在特殊作业事故中,高达90%是由于“人因失误”导致的。我们必须从单纯的“行为管控”向“根源治理”延伸。一是生理心理双评估。作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全面的血压、心率监测和心理状态测评。对于情绪异常、睡眠不足的人员,要立即调整岗位,避免因身体和心理状态不佳而引发事故。二是流程固化防随意。将动火作业等特殊作业分解为“气体检测隔离置换动火分析作业监护完工验收”5个标准步骤,每个步骤都设置“指纹确认”节点,杜绝作业人员随意跳步操作,确保作业流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三是智能监控纠偏差。在作业现场安装AI行为识别摄像头,利用先进的技术自动抓拍未系安全带、违章动火等违规行为,并实时推送给管理人员。如果在10分钟内违规行为未得到纠正,系统将自动切断作业电源,及时制止违规行为,防止事故发生。
(二)破解设备设施“亚健康”难题。 设备处于“亚健康”状态是隐蔽性最强的风险点之一。我们要建立“三级诊断”机制。一是初级诊断(班组级)。班组员工每日通过“听、摸、看、测”四步法对设备进行检查,重点关注设备是否有异响、温度是否异常、振动是否正常以及各项参数是否在合理范围内。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机,并向上级报告。二是中级诊断(车间级)。车间每周使用超声波检测仪、红外热像仪等专业设备对关键部位进行精密检测,生成“设备健康曲线”。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问题和隐患。三是高级诊断(公司级)。公司每月邀请外部专家对汽轮机、反应器等核心设备进行全面的“设备体检”,包括油液分析、金属光谱检测等。通过这些专业的检测手段,提前发现设备的微观缺陷,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供科学依据。
(三)强化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控。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贯穿其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全过程。我们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一是源头把控严标准。在采购危险化学品时,要严格审查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确保所采购的危险化学品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的安全要求。同时,要建立危险化学品采购档案,记录采购信息和供应商情况,以便追溯和管理。二是储存管理重规范。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确保储存设施符合安全标准。要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储存,并设置明显的标识。加强对储存场所的日常管理,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储存环境安全稳定。三是运输环节强监管。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运输企业和运输车辆,签订运输合同,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在运输过程中,要加强对车辆和驾驶员的监管,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同时,要建立运输信息跟踪系统,实时掌握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状态。四是使用过程抓细节。在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加强对使用现场的管理,设置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定期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五是废弃处置要合规。对废弃的危险化学品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严禁随意丢弃或排放。要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档案,记录处置情况,确保处置过程合规合法。
三、强化保障,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安全支撑体系
(一)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全面评估修订。对现有的应急预案进行全面评估和修订,结合冬季安全生产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增加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同时,要确保应急预案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二是加强演练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包括火灾、泄漏、爆炸等不同类型的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确保所有员工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流程,知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正确应对。三是储备应急物资。根据冬季安全生产的需要,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消防器材、防护用品、急救药品等。要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安全氛围。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我们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是宣传教育常态化。通过多种渠道,如宣传栏、内部刊物、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发布安全知识、事故案例和安全提示信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等,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二是树立安全榜样。在企业内部树立安全榜样,对安全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三是开展安全活动。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如安全月、安全周等。在活动期间,组织员工开展安全培训、应急演练、隐患排查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严格考核问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严格的考核问责是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一是明确考核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单位和个人的绩效考核范围。考核指标要涵盖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如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控制、安全培训等。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要责令其停产整顿,并依法进行处罚。三是严肃问责处理。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力、发生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问责。问责方式包括批评教育、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等,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志们,四季度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让我们齐心协力,穿透表象抓本质,直击要害除隐患,确保公司在岁末年初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为全年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画上圆满的句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