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总结交流我市前一阶段产改工作的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对下一步深化改革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与《省产改协调小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若干举措》等重要文件精神,*通报了2024年以来全市的产改工作进展并对下一步重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等三家单位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这项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一,深化产改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部分,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做好产业工人的工作,把广大产业工人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产业工人的就业方式、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构建起一整套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才能不断增强产业工人队伍的先进性,激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确保党的执政根基坚如磐石。
第二,深化产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我市而言,经济发展的根基在实体、命脉在工业。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特别是以*新材料产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24年,全市*产业营业收入已突破4600亿元,正全力向着6000亿元的集群目标迈进。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超过4.5万名产业工人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奋斗。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全面融入省委提出的“*行动计划”的宏伟目标相比,我市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技能水平、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不深化改革,不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产业转型升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高质量发展就缺乏最坚实的人才支撑。
第三,深化产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篇章的战略支撑。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篇章,核心在人才,基础在产业工人。产业工人队伍的规模、结构和素质,直接决定着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进程和质量。推进这项改革,就是要破除束缚产业工人发展的思想观念、制度障碍,畅通他们成长成才的通道,激发他们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依靠自身奋斗实现价值、赢得尊重、共享成果的骨干力量,为我市的现代化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