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 若无坚如磐石的毅力和韧劲,屑于小事怕吃苦,对于身边的小事或事务不能保持勤奋的态度,这样的人也注定做不出大事。所有伟大,始于微末,涵养“克勤小物”的吃苦精神,就要明白“志在高山行在微”的道理,把小事当大事干,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多积尺寸之功,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纪检监察报《克勤小物成大事》)
【典故】 出自清代曾国藩《曾国藩日记·论自我克制》,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释义】 意思是,古代成就大事的人,多是从勤勤恳恳做小事得来的。
【赏析】 天下事,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北宋名著《梦溪笔谈》记述了磁州“百炼钢”的过程,历经“五炼”“九炼”“卅炼”“七十二炼”至“百炼”,连续烧锻百余次,每次打磨都必须不苟不懈,严苛严谨。曾巩在《墨池记》中写道:“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有“天然”之境界,勤学苦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相传他在池边练习书法,以致池水变黑。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也是用完了整整18缸水。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神速”“速成”成了热门词,甚至潜移默化影响到人们的心性。以时髦为宗,以速成为要,坐不得“冷板凳”的人多了;不讲积累,不论抱负,满心思走捷径、赚快钱的人多了;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找靠山、开后门的人多了,肯沉下心、静下气,心无旁骛增才干、长本事的人少了。然而,这些人却忽略了,“神速”未必能造就“神话”,下苦功夫方能学到真功夫。国学大师钱穆说过:“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抓实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扎扎实实工作。
【用法】 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动员部署类讲话,侧重强调真抓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