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强党务工作者队伍。 明确党组织书记作为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把党性强、能力优、作风正的干部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加大对党务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将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重要平台。每年至少组织2次覆盖全体党务工作者的专业化培训,提升其政策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工作铁军。
(二)实施“凝心铸魂”工程,持续深化党员教育管理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提升党员队伍素质、激发党员队伍活力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1.构建“五学联动”理论学习体系。 健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党支部集中研学、党小组日常促学、党员个人自学、线上平台助学”的五级联动学习机制。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心组学习突出战略性、前瞻性,支部学习侧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2.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学习实效。 充分利用*地区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学。邀请党校专家、先进模范人物等来公司作专题辅导。探索运用“情景模拟”“案例研讨”“微党课”等形式,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究”,提升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突出政治纪律和规矩教育。 将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员教育的必修课,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剖析国资国企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以案明纪、以案说法,引导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强党员“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涵养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
4.强化党员日常监督与激励关怀。 严格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做好党员信息库的动态维护。通过设立“党员先锋指数”等方式,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岗位职责、服务群众等情况进行量化考评,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绩效考核挂钩。落实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用心用情解决生活困难党员的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实施“源头提质”工程,从严从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党员队伍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头活水。必须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
1.严把入口,突出政治标准。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重点考察发展对象是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否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实行发展党员政治审查联审机制,确保新发展党员政治上绝对可靠。
2.优化结构,聚焦重点群体。 制定年度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注重从公司重点项目一线、关键技术岗位、青年骨干和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特别关注在*新区综合开发项目、*智慧产业园建设、*生态治理工程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把他们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切实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
3.规范程序,全链条精细化管理。 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建立发展党员工作纪实档案,确保每个步骤都有据可查。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严肃追究相关党组织和责任人的责任。
(四)实施“融合赋能”工程,深度融入公司治理体系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必须推动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生产经营同频共振、互融互促,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1.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 全面落实“党建入章”,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完善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创新“党建引领+”实践载体。 围绕公司中心工作,深化“党建引领+”模式。在重大项目建设领域,推行“党建引领+项目攻坚”,建立“一个项目、一个支部、一支党员突击队”工作机制,让党旗在项目一线高高飘扬。在经营管理领域,推行“党建引领+降本增效”,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在技术革新、成本控制、市场开拓等方面带头实干。在风险防控领域,推行“党建引领+合规管理”,发挥党员在内控、审计、法务等岗位的监督作用,筑牢企业发展安全防线。
3.健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联动考核机制。 将党建工作考核结果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领导班子及成员薪酬刚性挂钩,提升党建考核在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实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将评议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真正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五)实施“品牌亮剑”工程,精心塑造国企党建新形象
党建品牌是党建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和鲜明标识。必须通过品牌创建,提升公司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辨识度,彰显国企的政治本色和社会担当。
1.构筑“一核多元”的党建品牌体系。 结合公司作为城市建设主力军的企业特质,倾力打造“红耀*·城就未来”为核心的公司级党建总品牌。“红耀*”寓意党的红色基因在二十大地传承闪耀,“城就未来”彰显公司“建设城市、成就未来”的使命担当。在此总品牌下,鼓励各基层党支部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创建“一支部一品牌”,如工程建设类支部可创建“匠心筑城”品牌,资产运营类支部可创建“惠民先锋”品牌,形成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品牌矩阵。
2.深化品牌内涵,推动文化落地。 将党建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公司发展历程中的红色故事、奋斗故事,提炼形成以“忠诚、担当、创新、卓越”为核心价值的党建品牌精神内涵。通过开展主题演讲、文化上墙、事迹宣讲等活动,使品牌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3.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 整合公司内外宣传资源,构建融媒体宣传平台。在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建品牌专栏,系统展示品牌创建成果。主动与主流媒体合作,宣传报道公司党建引领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先进典型。通过品牌创建,向社会公众展示公司服务城市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公司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方案的实施。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党建质量提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资源保障。 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经费按规定比例纳入公司管理费用、税前列支的要求,确保党建活动有经费、阵地有保障。配齐配强专职党务工作人员,保障其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激发工作热情。
(三)强化督导考核。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常态化督查指导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将本方案各项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三年行动方案善始善终、善作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