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城区交通管理的严峻形势,全面部署下一阶段的综合整治工作,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迅速行动,坚决打赢这场提升城市品质、回应群众期盼的攻坚战。刚才,*同志传达了工作方案,讲得很具体、很全面,相关部门和街道也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体现了大家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正视问题差距,切实增强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交通秩序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一个地区交通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体现着地方党委、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改善交通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日常管理,城区交通状况总体保持平稳有序。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向往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短板和问题。
(一)从现实状况看,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的问题依然突出。 根据相关部门的摸排数据,去年全年,我县城区共发生各类交通安全事故超过1200起,同比上升约5%。在早晚高峰时段,*大道、*路等几条主干道的平均车速甚至低于20公里/小时,交通拥堵指数居高不下,这不仅降低了城市的运行效率,也增加了群众的出行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机动车乱停乱放、不礼让行人,非机动车逆行、闯红灯,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等现象随处可见,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城市形象,更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据统计,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机动车违规停车两类违法行为,占到了所有交通违法查处总量的近60%。这些问题,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反映十分强烈,已经成为我们城市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痛点”和“堵点”。
(二)从深层原因看,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 一是基础设施存在短板。部分老城区道路规划标准偏低,路网结构不尽合理,“断头路”现象依然存在;公共停车位供给严重不足,全县城区停车位缺口高达40%以上,导致“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愈演愈烈;部分路段的交通信号灯、隔离护栏、标志标线等设施老化、缺失或设置不科学,无法适应当前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需求。二是管理执法存在薄弱环节。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协同机制尚不健全,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现象,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部分执法工作存在时紧时松、标准不一的问题,常态化、长效化的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整治效果容易反弹。三是文明交通意识有待提升。部分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人情大于法规”的错误思想依然存在,文明出行尚未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仍需加强。
(三)从影响层面看,交通秩序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交通拥堵和秩序混乱,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外地客商来我县考察时,因交通不畅而对投资环境产生质疑,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在旅游旺季,混乱的交通秩序也给游客带来了极差的体验,不利于我县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对于居民日常生活而言,频繁的交通事故和拥堵状况,让居民在出行时提心吊胆,增加了心理压力。而且,因交通问题导致的医疗救援、消防救援等紧急任务延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将会对我县的长远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同志们,交通问题表现在路上,根子在思想上、在管理上、在责任上。开展此次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绝非一时兴起,更不是权宜之计。这是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集聚人才的重要基础。我们不能让混乱的交通秩序成为*发展的“绊脚石”。这也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必然要求。当前,全省乃至全国的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城市形象和品位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让文明交通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这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庄严承诺。解决好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保障群众“走得好、走得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全力抓好综合整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最高的标准、最实的举措、最严的作风,坚决打赢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