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市之大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和工作方法的持续创新,牢牢把握新时代组织工作的主动权。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系统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部署
做好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全市组织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党的长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着力建设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铸魂赋能”,在强化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上实现新突破
政治能力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贯穿于干部工作全过程。一是实施“凝心铸魂”系统工程。要持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第一议题”,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一主课”。计划到2026年底,依托市委党校和市内高校,分类别、分领域举办8期高层次专题培训班,实现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高质量轮训全覆盖。二是实施“专业赋能”提升计划。要紧扣我市发展战略,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现代金融、城市规划等领域,精准开展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要创新培训方式,多采用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教学,多组织干部到发达地区、改革前沿、头部企业体悟实训。计划到2026年,选派不少于200名干部赴*、*等先进地区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挂职锻炼,培养一批懂经济、懂产业、懂管理的“行家里手”。三是实施“政治体检”常态化机制。要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把政治标准考察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要建立干部政治表现纪实档案,动态掌握干部在重大任务、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在干部提拔、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环节,必须由纪检监察、政法、审计、信访等部门对政治表现进行联合会审,坚决把政治上的“两面人”挡在门外。
(二)聚焦“选贤任能”,在激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上展现新作为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优化选人用人机制。要打破隐性台阶和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用干部。大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远航计划’”,每年遴选30名左右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跟踪培养、重点使用,确保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目标到2026年底,全市县处级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干部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市直单位中层正职中“85后”干部要有实质性突破。二是强化精准考核评价。要完善差异化、精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考准考实干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中的实际成效。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其与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紧密结合,真正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强全方位管理监督。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同时,要加强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引导干部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要完善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对在同一职位任职满5年的关键岗位干部,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
(三)聚焦“引育用留”,在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上取得新成效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广聚天下英才。一是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要对现行人才政策进行全面评估、优化升级,推出“*人才新政3.0版”。聚焦我市“3+N”现代产业体系,量身定制靶向引才政策,对顶尖人才和团队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目标在未来两年内,全市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不少于10名,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不少于200名。二是建设高能级的创新创业平台。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在我市布局,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计划到2026年,力争新增2-3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三是营造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要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体,统筹解决人才在落户、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用心用情用力当好人才的“店小二”,让各类人才在*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专心发展。
(四)聚焦“强基固本”,在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效能上迈出新步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要持续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每年对全市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轮训。要大力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推广“党建+产业”“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盘活”等有效模式。目标到2026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0%。二是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社区下沉。要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力争到2026年,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要加强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三是推动各领域党建融合发展。要统筹推进机关、国企、学校、医院等各领域党建工作,破除“中梗阻”“两张皮”现象。要探索建立产业链党建联盟、区域化党建共同体,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发展共谋,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五)聚焦“数字变革”,在推动组织工作现代化上开创新局面
要主动顺应数字化浪潮,以数字化改革牵引组织工作理念、制度、方式全方位重塑。一是建设“智慧组工”一体化平台。要整合现有干部、人才、党建等信息系统,打破数据壁垒,构建全市统一的“智慧组工”大数据中心。开发干部精准画像、人才需求预测、党建态势分析等应用场景,为组织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力争到2026年中,平台主体功能全面上线运行,实现核心业务办理效率提升30%。二是优化线上服务和管理流程。要推动党员教育、干部培训、人才服务等更多业务“上线入云”,让数据多跑路、干部人才少跑腿。要优化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招录、党组织关系转接等线上流程,提升工作的规范化、便捷化水平。三是提升组工干部数字素养。要将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作为组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工具,克服“数字鸿沟”,真正成为善用数字化思维和手段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
(六)聚焦“从严从实”,在建设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上树立新标杆
打铁还须自身硬。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持续深化政治机关建设。要带头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坚决抵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进行常态化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大力弘扬优良部风。要传承和发扬“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甘为人梯”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部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察实情、听实话、出实招。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成为组织部门最鲜明的底色。三是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要坚持严管厚爱,既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格要求,又要真心实意关心关爱组工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建立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过硬组工铁军。
四、忠诚履职、奋发有为,努力当好新时代的优秀组工干部
同志们,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每一位组工干部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与担当。借此机会,我对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要做政治坚定的“明白人”。要带头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办事情,确保组织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要做业务精湛的“内行人”。组织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必须做到“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办”。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精通组织业务,又要广泛涉猎经济、法律、科技等各方面知识,努力成为组织工作的“活字典”和“多面手”。
(三)要做公道正派的“老实人”。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要坚持原则、出以公心,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要敢于为好干部说话,敢于向不正之风亮剑。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
(四)要做严于律己的“干净人”。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严格遵守组工干部“十严禁”等纪律要求,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要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以自身过硬的作风和形象,维护组织部门的“金字招牌”。
同志们,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全市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