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县信访工作专题会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信访工作专题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分析研判当前我县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更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和群众观念的“晴雨表”与“试金石”。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举措,坚决扛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

一、精准研判,清醒认识当前信访工作的严峻性与复杂性

今年以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信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信访总量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根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了约18%,国家和省里交办的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了预定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线信访干部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协同作战。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信访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的风险。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访积案的存量依然巨大,“硬骨头”问题化解攻坚任务艰巨。截至7月底,我县台账上仍有信访积案112件,其中5年以上的历史积案还有28件。特别是省市交办的75件重点积案,目前化解率虽然达到了62.7%,但剩下的都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涉及主体多、历时久、成因复杂,常规办法很难奏效,牵扯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这些积案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化解,不仅会持续消耗政府公信力,更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二是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重点领域风险集聚效应明显。从信访问题的领域分布看,矛盾高度集中在城乡建设、征地拆迁、劳动社保、涉法涉诉等几个方面。特别是城乡建设领域,信访量常年居高不下。我们分析发现,全县信访案件中,涉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拆迁安置等问题的占比高达31%以上。这充分说明,我县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因决策不科学、程序不规范、补偿不到位、监管缺失等引发的矛盾已经成为信访问题的主要源头,源头治理的短板亟待补齐。三是工作作风和能力短板不容忽视,工作质效有待提升。在日常督查和案件评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干部仍然存在“中梗阻”现象。有的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干部法治意识不强,习惯于用行政命令代替群众工作,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反而激化了矛盾;有的单位之间协同不够,存在信息壁垒和责任边界不清的问题,导致一些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信访事项长期悬而不决。这些作风和能力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信访工作的整体成效和群众满意度。

二、系统施策,以法治化和智能化双轮驱动信访工作转型升级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路径依赖,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要坚持系统思维,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为根本遵循,以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强大引擎,构建起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新格局。

(一)全面深化信访工作法治化,筑牢定分止争的坚固基石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保障。全县上下要围绕“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这“五个法治化”主线,制定详细的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法治精神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一要聚焦“预防法治化”,在源头治理上下真功夫。“最好的治理是防患于未然”。各级各部门在出台重大政策、上马重大项目前,必须严格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潜在的矛盾风险想在前面、评在前面、化解在前面。要夯实基层基础,建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让大部分矛盾发现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要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期化解,绝不允许“小病”拖成“大病”。二要规范“受理法治化”,在厘清权责上求实效。要让群众信访“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县信访局要牵头优化受理流程,对群众的诉求,要当场登记、甄别分类,依法明确受理单位和办理期限。凡是属于法定途径能够解决的,必须导入相应的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程序,并向群众做好解释引导工作。要坚决杜绝“无正当理由不受理、不告知”的现象,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要夯实“办理法治化”,在依法处置上动真格。办理环节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有信访事项的办理,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时限进行调查核实,出具的答复意见书必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处理恰当。要坚决摒弃“花钱买平安”“无原则妥协”的错误做法,对于诉求合理、生活困难的,要穷尽政策、全力帮扶;对于诉求无理,甚至借访牟利的,要理直气壮地予以驳回,并做好思想疏导和法治教育。四要强化“监督追责法治化”,在传导压力上见真章。“没有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要建立常态化的信访工作督查和案件评查机制,对信访事项办理过程中出现的推诿扯皮、弄虚作假、处置不力等失职失责行为,要敢于“亮剑”。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要深度介入,依据《信访工作条例》和相关党纪政纪规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严肃追究其领导责任、监督责任和直接责任。要让“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成为刚性约束。五要维护“秩序法治化”,在依法打击上不手软。依法保障信访人权利,也要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对于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的群众,我们要热情接待、认真办理。但对极少数无理缠访、闹访,甚至以信访为名实施煽动、串联、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公安、司法机关要提前介入、固定证据,坚决依法予以打击处理,绝不姑息迁就。要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二)全力推动信访工作智能化,安上提质增效的“智慧大脑”

当前,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治理模式。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建设覆盖全县的“智慧信访”信息系统,用科技赋能信访工作,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判、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的转变。一要构建智能分派系统,实现精准高效流转。要运用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群众通过网络、电话、信件等渠道提交的信访诉求进行自动分析、提取关键信息、识别核心诉求,并根据预设的部门职责清单和关键词库,实现毫秒级的智能分派和流转。这将彻底改变过去人工分拣的低效和错漏,将信访干部从繁琐的程序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实质性化解矛盾上。二要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风险精准预警。要打通信访、公安、住建、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壁垒,将各类信访数据、社会治理网格数据、12345热线数据等进行汇聚整合。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动态生成全县的社会矛盾“热力图”,精准识别信访高发区域、高频事项和重点人群,为我们提前研判、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平台一旦发现潜在的聚集性、群体性风险苗头,应能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并推送给相关领导和责任单位,实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三要推动“访调诉”数据对接,实现矛盾多元化解。要加快我县信访信息平台与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平台、县司法局人民调解平台的深度对接和业务协同。对于适合调解的信访事项,信访系统可以“一键推送”至调解平台,由专业调解员介入;调解成功的,可以一键申请司法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对于必须进入诉讼的,可以引导群众在线立案,实现信访与诉讼的无缝衔接。通过数据流转代替群众跑腿,构建起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并行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三)全面凝聚信访工作合力,夯实共建共治的基层根基

信访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各方协同、全民参与的“大合唱”。要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治理资源,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信访工作格局,让矛盾化解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一要健全“多方联动”协同机制,破解“单打独斗”困境。建立由县委政法委牵头,信访、公安、司法、住建、人社等15个重点部门参与的“信访矛盾联调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1次碰头会,每季度开展1次联合研判,重点解决跨领域、跨部门的复杂信访问题——如针对房地产领域的交房难、办证难问题,由住建局牵头,联合自然资源局、信访局、开发商、业主代表组建专项工作组,现场梳理问题清单、制定化解方案;针对劳动纠纷类信访,人社部门要联合工会、法院,推动“仲裁+调解+诉讼”无缝衔接,年内实现劳动争议类信访化解周期缩短30%。同时,推行“信访事项交办督办单”制度,对涉及多部门的事项,明确主责部门和协同部门职责,杜绝“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现象,确保复杂矛盾“有人管、能解决”。二要建强“基层一线”工作队伍,筑牢“前沿阵地”防线。“基层是信访工作的第一道关口”,要重点加强乡镇(街道)信访接待室和村(社区)信访联络点建设。每个乡镇(街道)至少配备2名专职信访干部,每个村(社区)明确1名“信访信息员”(由村干部或网格员兼任),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年内计划组织4期信访业务培训班,覆盖全县所有基层信访工作人员,重点培训矛盾排查、政策解读、情绪疏导等技能。同时,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将“信访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要求网格员每周开展1次矛盾排查,每月走访10户重点群众,对排查出的小矛盾、小纠纷,当场调解、及时化解,力争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三要深化“群众参与”共治模式,激发“内生动力”活力。要让群众从“信访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一方面,组建“百姓评理说事点”和“乡贤调解队”,在每个乡镇选取2~3个村(社区)试点,邀请退休干部、老党员、道德模范等担任评理员、调解员,年内实现“百姓评理说事点”全县村(社区)覆盖率达80%以上,通过“群众评、群众调”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基层常见信访问题。另一方面,开展“信访政策进万家”宣传活动,利用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村头大喇叭等平台,每周推送1期信访政策解读、每月发布2个典型化解案例;每季度组织1次“信访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代表走进信访局,了解信访流程、监督工作开展。同时,设立“信访建议奖励机制”,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建议被采纳、有效推动问题解决的,给予200-1000元奖励,切实调动群众参与信访治理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关心信访、人人参与化解”的良好氛围。

三、压实责任,凝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做好信访工作,关键在人,核心在责任落实。必须构建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闭环,确保各项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一要全面压实领导包案责任。“领导重视”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从今天起,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县级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制度。今天会后,县委办、县政府办和县信访局要将目前尚未化解的疑难复杂积案进行梳理,全部分解到在座的各位县领导头上,每位同志都要认领不少于3件“骨头案”。包案领导要亲自阅研案卷、亲自约见信访人、亲自协调会办、亲自督促落实,一包到底,直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为止。化解成效将作为评价领导干部能力和实绩的重要依据。

二要全面压实属地和部门主体责任。“谁家的孩子谁家抱,谁的责任谁来扛”。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于发生在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信访问题,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主动担当、靠前指挥。决不允许把矛盾上交、把责任外推。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由首接单位或县委、县政府指定的牵头单位负责召集联席会议,限期拿出解决方案,相关单位必须无条件配合。特别是县属国有企业,在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中引发的信访问题,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化解矛盾,不得将问题推向政府。

三要全面压实队伍建设责任。信访干部处在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线,工作辛苦、压力巨大,是需要特别关心、特别爱护的群体。组织部门要把信访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把优秀的干部派到信访战线。要加强对信访干部的专业培训,不仅要让他们懂政策、懂业务,更要让他们懂法律、懂科技、懂群众心理。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同时,也要加强对信访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坚决予以调整,确保这支队伍始终充满战斗力。

同志们,信访工作是检验我们初心使命的“考场”。解决好每一个信访问题,就是为党赢得一份民心;化解好每一起矛盾纠纷,就是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让我们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扎扎实实做好新时代的信访工作,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护航XX县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