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区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区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并对下一阶段的隐患整改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区安委办的同志通报了全区相关隐患的排查整改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几个单位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经验,剖析了不足。总的来看,前期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容忽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各项工作的底线和红线。做好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责任重于泰山。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保持高度警醒,深刻把握隐患整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安全生产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必须从政治、发展和民生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隐患整改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一)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复杂性。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按照统一部署,持续开展了多轮次、全覆盖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截至上月底,全区累计组织检查组1200余次,排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近8000家次,共发现并登记在册的各类安全隐患达到3500余项。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其中约3325项已完成整改或已制定明确的整改计划并正在推进,整体整改率达到了95%左右。这个数字表面看尚可,但不能盲目乐观。剩下的5%,约175项隐患,是难啃的“硬骨头”,其中重大隐患占比不低,主要集中在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领域。特别是材料中提到的,以小服装加工作坊为代表的“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尤为突出,这些场所量大面广、隐蔽性强,一旦出事,极易造成群死群伤。我们必须认识到,存量隐患尚未清零,增量风险又在不断出现,安全生产的压力仍在持续加大。
(二)深刻汲取近期各类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 安全事故是血的教训,是最具警示意义的教科书。放眼全国乃至全球,2024年以来,各类安全事故警钟频传。例如,发生在今年4月的*省*市一处化工企业的储罐爆炸事故,以及6月份发生在*开发区的建筑施工平台坍塌事故,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入分析这些案例,其背后暴露出的共性问题惊人地相似:安全意识淡薄,视规章制度为无物;主体责任悬空,安全管理流于形式;隐患排查不深不实,整改措施避重就轻;应急准备不足,关键时刻处置失当。这些发生在别处的事故,对我们而言就是沉痛的警示。必须举一反三,深入反思我们自身工作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和漏洞,坚决克服“风险离我很远”“事故不会发生在我这里”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三)始终站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政治高度来推动工作。 安全是发展的“1”,没有了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抓好安全隐患整改,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试金石,是检验我们干部队伍担当作为、履职能力的重要标尺。一个地方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那么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营商环境的优化、民生福祉的增进都会成为一句空话。全区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提升政治站位,将安全隐患整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守护一方平安,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