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理论汇编(25篇)(202509)

党建理论汇编(25篇)(202509)-文库集
党建理论汇编(25篇)(202509)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人工智能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当前,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我们要积极探索以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1.人工智能对我国产业体系的影响正在持续深化

从历史经验来看,历次产业革命通常都始于一些核心产业,这些产业通过引入新技术生产新产品。随后,这种变革通过与其紧密相连产业的互动而逐渐扩散,形成高度协同并具有强烈正向反馈效应的产业集群,进而被越来越多的产业及其市场主体所采纳。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力量将不亚于之前的历次产业革命,其对产业体系的影响也将颇为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亦能影响当今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产业现代化水平。从发展阶段来看,人工智能已加速从科技向产业跃迁,且我国在产业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设备设施日益完善、经济社会需求持续增强的拉动下,智能产业异军突起、传统产业加快赋能、实体经济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交相辉映,科技创新呈现出明显的应用驱动特征。

一方面,智能产业形成“头雁”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恰如从计算机到个人电脑、从手机到智能手机的突变分别给信息化和数字化产业带来历史机遇,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智能产业日益替代数字企业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颠覆性、创新性和强大自生成性等特征,它将自发地形成独特的产业体系。类似于数字产业化,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本身的产业化也是集群式发展的,包括智能算力中心建设、芯片制造、计算能力强化、算法大模型及产业链、数据中心及数据训练、应用软件开发等核心产业,在规模上必然出现一定的集聚效应。而且,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通用性并呈现出蔓延式发展序列,使其形成了系统性的、相互依赖的伞状产业体系。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产业链覆盖芯片、算力、数据、平台、应用等各相关环节。

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享有“人工智能+”赋能效应。应当说,智能产业是距离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较近的产业,可以不断形成革命性技术并将其产业化;而传统产业则在智能产业之后加快技术追赶,特别是那些与智能产业的关联度、协同性及产业链配套密切相关的产业。换言之,人工智能可以在传统产业链中嵌入新的智能化服务,并为链上企业提供数据采集和分析服务,提高链上各类资源的配置效率,帮助链上企业提升业务贯通和协同能力,提高全链条、全社会生产效率。而且,作为一项通用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扩展传统产业生态系统的边界,为其在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当前,无论是智能汽车领域的辅助驾驶、金融领域的智能风控,抑或是医疗行业的辅助诊断,传统产业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迸发出新的活力,产业边界持续突围、产业生态日趋扩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