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在2025年秋季学期即将拉开帷幕的关键节点,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中小学“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暨校园安全重点工作调度会,主要目的就是对新学期校园安全各项工作进行再审视、再强调、再部署。这既是一次工作调度会,更是一次责任落实会、战前动员会。全区现有中小学校36所,承载着超过1.5万名学生的希望与未来,维系着1.5万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校园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须臾不可放松。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各项工作的底线,也是最根本的政治任务和最重大的民生工程。各单位、各部门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全力以赴,确保秋季开学平稳、有序、安全。下面,我结合本次会议的主题和当前形势,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化整治,以数字赋能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校园食品安全,一头连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头连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社会关注度最高、敏感性最强的领域。近年来,尽管我区未发生重大校园食品安全事故,但从区市场监管局、区检察院等部门日常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排查中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例如部分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经营不规范、少数食堂后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这些问题警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决不能有丝毫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校园餐”问题,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大事;看似是业务问题,实则是政治问题。抓好“校园餐”整治,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直接体现,是维护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对此,必须采取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发起一场“校园餐”安全守护的“突击战”和“持久战”。核心抓手,就是要加快推进“数字食堂”系统的全面升级与深度应用。“数字食堂”不是简单地将线下流程搬到线上,而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其目标是构建一个从田间到餐桌、从采购到消费、从监管到服务的全链条、全透明、全覆盖的智慧监管体系。 第一,要实现采购加工的全程透明化。 要依托“数字食堂”系统,将供应商资质审核、食材采购、农药残留检测、入库验收、仓储管理、加工制作等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数字化监管。所有食材的来源信息、检验检疫证明、价格波动等,都要在系统中有记录、可追溯。要大力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确保后厨操作360度无死角实时监控,视频信号不仅要连接到学校管理终端、教育局监管平台,更要向膳食委员会的家长代表开放端口,让监督无处不在。 第二,要实现监督管理的全维智能化。 未来的“数字食堂”系统,要引入人工智能(AI)视觉识别技术,对后厨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口罩、手套,或出现鼠患虫情等不规范行为和安全隐患,实现自动抓拍、实时预警、即时整改。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系统后台的大数据,对食材消耗、菜品留样、库存周转等进行分析,精准锁定风险点,变被动监管为主动预防,提升监管的靶向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实现家校互动的全时便捷化。 系统必须设立畅通的家长沟通与反馈渠道。家长不仅能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子女的消费记录、每周食谱和营养分析,还可以对菜品质量、口味、价格进行评价和建议。学校膳食委员会的作用要真正发挥出来,定期组织家长代表利用系统数据参与食堂的成本核算、菜谱制定和满意度测评,让家长从“旁观者”变为“监督员”“参与者”,构建家校社协同共治的良好生态。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区教育局要牵头抓总,制定详细的系统升级与推广时间表、路线图,力争在2025年底前,实现全区所有公办中小学“数字食堂”系统100%覆盖并高效运行。区市场监管局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与信用体系挂钩。区财政局要做好经费保障,确保系统建设和硬件升级的资金需求。各学校校长是“校园餐”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聚焦重点领域多维施策,织密校园安全立体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