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推向前进

在市人社局理论学习中心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历史启示道路和方向,也传承着精神和气魄。伟大抗战精神彰显着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性格、血脉里的基因,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劲动力。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对于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由来

伟大抗战精神铸就于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铸就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这场反侵略斗争中,我们党历经磨砺而成熟,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奋斗担当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领导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这座精神丰碑。

(二)伟大抗战精神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铸就的。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并且引领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起来,集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汇聚成全民族抗战的磅礴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全体中华儿女共御外敌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共御外侮斗争中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升华。抗日战争作为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不仅书写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篇章,还谱写了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精神史诗。

(三)伟大抗战精神是在艰苦卓绝斗争中铸就的。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面对日本“国运相赌”“以小搏大”的猖狂之举,中国人民空前团结,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奋力抵抗,沉重打击了日本速战亡华的迷梦。敌后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敌军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余人。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向中国投降的日军约128万人,粉碎了法西斯东西配合的图谋。“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抗日战争不仅是山河的光复,更是民族精神的重塑。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华民族荡涤了近代以后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从精神上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伟大抗战精神成为战胜日本军国主义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深刻认识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凝结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秀精神传统,融汇了中国人民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品格,重铸了中华民族的血气精魂。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深入。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抗日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信念,中国大地到处呈现“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震撼场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成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强大动力。

(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高尚气节。面对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激励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共赴国难,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民族气节在抗战烽火中转化为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形成的精神标识愈发坚韧。

(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中国人民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顽强战斗精神。将不畏死,士不贪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正如当年的一篇报纸社评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能达到。”

(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战争是军队的角力、武器的对抗,更是意志的对垒、信念的较量。面对敌我力量强弱的悬殊对比,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决心,始终坚信只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军队与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与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的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预言的那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

三、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风险和挑战的远征,要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红色基因的传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推向前进。

(一)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

(二)要坚持战略定力和策略活力相统一。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向着战略目标勇毅前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只有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战略层面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在策略层面注重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确保策略紧密对接战略、有力支撑战略,才能朝着既定战略方向稳步前进。要始终坚持战略和策略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在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不断推动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三)要不断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的精神力量。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攻坚克难、再创辉煌,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中汲取精神营养、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四)要磨砺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敢于担当、勇于斗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困难压不倒、苦难击不穿的精神风范和意志品格。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唯有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这一历史伟业。面对围堵、遏制、打压,应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敢抓敢管、严管严治。要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五)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抗日战争时期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成熟壮大不断赢得抗战主动,党的建设成为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追求的理想崇高而神圣,肩负的使命艰巨而繁重,只有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己,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确保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