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公司亏损项目审计整改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题非常明确、议程高度聚焦,就是针对近期审计揭示的亏损项目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深入、彻底的整改动员和工作部署。刚才,相关同志传达了上级集团党委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最新文件精神,审计部负责同志也通报了此次亏损项目审计的初步结果和公司制定的整改工作方案,两家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两位项目经理代表也作了表态发言,态度很坚决,决心也很大。此次审计,是对公司近年来项目管理和经营状况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体检”和业务会诊。审计结果触目惊心,部分项目的亏损金额巨大,暴露出的问题性质严重,充分说明公司在项目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防范等关键环节存在着系统性的短板和致命的缺陷。这些问题,不仅严重侵蚀了公司的利润,拖累了整体发展步伐,更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干部职工的信心,损害了公司的市场声誉和品牌形象。可以说,亏损项目的“出血点”不止,公司的健康发展就无从谈起。今天把大家召集到这里,不是为了听表态、走过场,而是要真正地统一思想、压实责任、立下军令状。审计揭示问题只是“上半篇文章”,抓好整改才是决定成败的“下半篇文章”。如果整改不力,走形式、打折扣,那前期的审计工作就失去了意义,今天这个会也就白开了。因此,全体与会人员,尤其是各单位、各项目的“一把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此次审计整改,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攻坚战,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生存保卫战,更是一次对各级管理者能力、担当和忠诚的严峻考验。下面,围绕抓好这次审计整改工作,我讲四点意见。

一、正视危机,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审计整改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整改,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当前,公司内外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外部环境看,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建筑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竞争已经从“红海”变成了“血海”。根据行业数据,去年整个建筑行业的利润率持续走低,而我们的母公司*集团去年也出现了净亏损13亿元的严峻局面。今年第一季度,集团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10%,雨雪天气、节后复工率不足、部分项目因业主方原因延迟开工等因素,都对经营造成了直接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项目的重大亏损,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压垮骆驼的又一根稻草。内部管理倘若跟不上,就如同在惊涛骇浪中驾驶一艘千疮百孔的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此次审计揭示的问题,绝非个别现象,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项目前期策划与成本测算严重脱节。 部分项目在投标阶段,为了中标,对风险预估不足,对成本构成测算粗糙,甚至抱有侥C幸心理,盲目压低报价。合同评审流于形式,对潜在的法律风险、结算风险、业主支付能力风险缺乏充分论证,为项目后期的亏损埋下了巨大隐患。一些涉及金额较大的合同纠纷案件,追根溯源都与前期的草率决策有关。

第二,过程成本管控全面失控。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而审计发现,一些亏损项目的成本管控形同虚设。一是材料采购环节漏洞百出,询价、比价、定价机制不健全,存在“高价采购”“人情采购”现象。二是分包管理混乱,对分包商的选择、合同签订、过程监督、结算支付缺乏有效约束,以包代管,导致分包成本层层加码。三是现场管理粗放,签证变更随意,技术方案不优,窝工、返工现象普遍,无效成本居高不下。这些“跑冒滴漏”汇集起来,就形成了巨大的亏损黑洞。

第三,财务管理与业务运营“两张皮”。 财务部门本应是项目经营的“仪表盘”和“控制器”,但在一些亏损项目中,财务的监督预警作用严重缺失。项目核算不及时、不准确,成本数据失真,导致管理层无法及时掌握项目真实盈亏状况,错失了止损的最佳时机。应收账款管理薄弱,催收不力,大量资金沉淀在业主方,不仅增加了财务成本,更带来了巨大的坏账风险。

第四,责任体系虚化悬空。 审计发现,从公司管理层到分公司,再到项目部,虽然层层都签订了责任状,但往往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项目经理责权利不对等,对成本控制缺乏最终话语权;绩效考核与项目最终盈亏结果严重脱钩,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出现了“项目亏损、个人赚钱”的荒唐现象。这种责任虚化的局面,是导致各类管理问题屡禁不止、亏损风险持续蔓延的根本原因。

同志们,这些问题摆在面前,每一个都令人警醒,每一个都发人深省。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业务问题、管理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如果不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来对待,任由亏损的“癌细胞”扩散,公司的基业必将被彻底侵蚀。因此,所有干部职工必须立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最强的责任担当、最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这次审计整改工作中去。

二、明确目标,压实责任,以决战决胜姿态打赢整改攻坚战

整改工作方案已经印发,明确了整改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抓好落实,关键在于“动真格”“求实效”。必须建立一个指挥有力、运转高效、责任清晰的整改工作体系。

第一,强化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为确保此次整改工作强力推进,公司已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亏损项目审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整改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各分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也要立即成立相应的整改工作专班,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挂帅、靠前指挥,亲自研究整改方案、亲自协调关键问题、亲自督办整改进度。决不允许当“甩手掌柜”,决不允许将责任层层下移。整改的成效,将直接与各单位“一把手”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提拔任用挂钩。

第二,细化任务分解,建立“三张清单”管理模式。 审计报告指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建立明确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问题清单”要详细列明问题的具体表现、涉及项目、产生原因。“任务清单”要逐一明确整改的具体措施、目标要求、完成时限。“责任清单”要把整改责任精准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岗位、具体个人。这三张清单就是本次整改的“作战图”,必须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整改完成一项,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后,销号一项。整改不彻底、不达标的,必须“回炉”重造,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要杜绝“大概”“可能”“差不多”等模糊语言,所有整改措施必须是可执行、可检查、可量化的。

第三,坚持上下联动,分级分类精准施策。 此次审计发现的问题,成因复杂,既有项目层面的执行问题,也有公司层面的制度设计和管理问题。整改工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对于项目层面的问题,如现场管理混乱、材料采购不规范等,由项目部和所属分公司作为整改主体,立行立改,迅速堵住“出血点”。对于分公司层面的管理问题,如对项目监督不力、资源支持不到位等,由分公司领导班子负责整改。对于公司总部的制度性、流程性问题,如投标评审机制、分包商管理体系、财务监控模型等,由公司整改领导小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进行系统性的重塑和优化。

第四,加强过程督导,确保整改不走过场。 为防止整改工作“上热下冷”“前紧后松”,公司整改领导小组将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对各单位的整改进展进行常态化、嵌入式的督导检查。建立整改工作周报、月调度制度,定期通报整改进展情况。对整改推进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预警、通报批评、约谈提醒。审计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对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整改结果的真实性进行再监督、再评估,形成“审计—整改—再审计”的闭环管理,确保所有问题都整改到位、见底清零。

三、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着力构建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

如果仅仅就问题改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同样的错误很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项目上重复上演。此次审计整改,不仅是一次“清创手术”,更是一次推动管理革命、实现自我进化的宝贵契机。必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深刻剖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全面扎紧制度的笼子。

第一,重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要将风险管控和成本意识贯穿于项目承接、实施、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在投标决策环节,必须建立更加科学、审慎的评审模型,财务、法务、工程等部门必须前置介入,对项目的盈利空间、技术可行性、业主信誉、合同条款等进行一票否决式的风险审查。在项目实施环节,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固化成本控制流程,强化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刚性约束。在项目收尾环节,要成立专门的结算和收款团队,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奖惩措施,加快工程结算和款项回收速度。

第二,深化财务管理变革。 要推动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全面推广项目独立核算,确保每一个项目的成本、收入、利润都清晰可见,为精准考核提供数据支撑。建立覆盖全过程的成本预警机制,当实际成本偏离预算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自动报警,财务总监、分管领导乃至公司主要领导必须介入分析。强化资金集中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控非生产性开支,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第三,完善内控与合规体系。 要以此次审计为契机,对公司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修订。特别是要完善供应商和分包商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准入、评估和淘汰机制,从源头上切断利益输送的链条。要加强合同法务管理,所有对外合同必须经过法务部门的严格审查,堵住合同漏洞。要常态化开展合规文化教育,让每一位员工,尤其是掌握权力的管理人员,都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知晓什么能做、什么坚决不能做。

第四,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考核“指挥棒”。 要彻底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将项目的最终利润、成本控制、资金回笼等关键指标,与项目团队乃至分公司领导班子的绩效薪酬、职务升迁硬性挂钩。对于能够持续创造利润、有效控制成本的优秀项目经理和管理团队,要给予重奖,并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反之,对于造成重大亏损的项目负责人,不仅要追责,更要在职业发展上予以限制。要让“为公司创造价值者光荣、让公司蒙受损失者可耻”的理念,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

四、动真碰硬,严肃问责,确保审计整改指令一贯到底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整改的威慑力在于问责。没有问责,责任就无法落实,整改就容易变成“稻草人”。此次审计整改,必须高举问责利剑,贯彻“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原则,对失职失责行为实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责任追究。

一是要敢于动真碰硬。 此次暴露出的问题,背后往往牵涉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和个人责任。在问责追责的问题上,决不能有任何的“爱惜羽毛”,决不能搞“下不为例”,更不能碍于情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论涉及到谁,无论职务高低,只要在亏损项目中存在失职渎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行为,都必须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纪检国家监察委员会门要全程介入,对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要深挖细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二是要精准界定责任。 问责不能泛化,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精准界定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和监督责任。对于项目决策失误、管理失控、造成重大亏损的直接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最严厉的组织处理和经济处罚。对于疏于管理、监督不力,导致分管领域或单位出现系统性问题的领导干部,要严肃追究其领导责任。对于在整改过程中推诿扯皮、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的,要从重从严处理,在全公司范围内通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

三是要注重问责实效。 问责的目的不仅在于惩处个人,更在于警示教育一片,挽回公司损失。根据有关通报,在一些专项整改行动中,有的单位通过强力整改和严肃问责,问题整改率高达93.45%,不仅挽回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还处理了数百名责任人,建立了七百多项规章制度,起到了“处理一人、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良好效果。我们要借鉴这种经验,把追责与追赃挽损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减少公司损失。对于已经造成的亏损,要深入分析原因,通过法律手段、商务谈判等多种方式,全力追讨。通过严肃问责,真正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让全体干部职工都绷紧责任这根弦。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一次直面问题的反思会,更是一次背水一战的誓师会。公司已经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亏损项目审计整改这场硬仗,躲不开、绕不过,我们别无选择,唯有迎难而上。狭路相逢勇者胜,希望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够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攻城拔寨的锐气,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抓铁有痕的力度,不折不扣地把各项整改要求落到实处,坚决打赢这场事关公司前途命运的翻身仗,向集团党委和全体职工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