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把这项工作置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坐标中去理解,置于推动XX市在XX地区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的现实使命中去把握。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常叩问初心、检视言行,真正把纪律规矩刻印在心,把为民宗旨外化于行,让清正廉洁、担当实干成为XX市干部队伍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二、坚持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统一,以整改“精度”提升民生“温度”
学习教育的成效,归根结底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实效上。群众的感受最直接,也最真实。一件件民生小事的妥善解决,一个个发展堵点的成功疏通,就是对作风建设成效最有力的证明。必须坚持动真格、求实效,把整改整治作为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的关键环节,以整改的“精度”换取民生的“温度”。
第一,要以“筛子”精神抓分类整改,确保问题见底清零。问题清单和集中整治台账,是此次学习教育的“病历本”。对这份“病历”,不能粗枝大叶地翻阅,必须用“过筛子”的精细功夫,逐项分析、逐条研判。对于共性问题,要深入剖析其产生的体制机制根源,推动系统性治理;对于个性问题,要精准锁定责任主体,实行“点对点”销号管理。要坚决杜绝“大概齐”“差不多”的思想,力求每一个问题的整改都事实清楚、过程扎实、结果过硬。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整改目标要客观合理,坚决防止为了追求短期效果而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项工作,要压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每一个具体责任人,确保压力传导到位,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第二,要以“钉子”精神抓专项整治,务求久久为功。作风领域的顽瘴痼疾,非一日之寒,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根除。必须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对已经明确的专项整治任务,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特别是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比如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教育医疗领域的行业不正之风、窗口单位的“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问题等,要持续深化整治力度。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整治的靶向要更加精准地对准群众的“急难愁盼”。相关部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问题,而要走出去“找”问题,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楼院,听取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最迫切的需求。要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让群众的“表情包”成为检验作风的“晴雨表”,切实以民生领域的“温度”来校准学习教育的“深度”。
第三,要以“镜子”精神抓开门整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整改工作不能“自说自话”“体内循环”,必须敞开大门,主动接受监督。要建立健全整改情况通报机制,通过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社区公告栏等多种渠道,定期向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晒”出问题清单、整改方案、进展情况和最终效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通过主动公开,既能倒逼责任单位提高整改质量,也能有效防止一些单位搞“假整改”“虚应付”。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电话、网络信箱,鼓励群众随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对于群众反馈的意见,要认真梳理、及时核查、妥善处理,并做好反馈工作,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群众监督—效果反馈”的良性闭环。这种开门纳谏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优良作风的体现。
第四,要以“尺子”精神抓“回头看”,坚决防止反弹回潮。整改完成不等于一劳永逸。作风问题极易反弹,稍有松懈就可能卷土重来。必须建立常态化的“回头看”机制,定期对已完成的整改事项进行“复查”。“回头看”不能走过场,要看问题是否真正解决,要看相关责任人是否真正受到警醒,更要看长效机制是否真正建立起来。要重点关注那些容易出现“疲劳症”“惯性依赖”的领域,关注那些隐形变异、穿上“马甲”的新型“四风”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反弹的苗头,必须立即“亮剑”,从严从快处理,释放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持续巩固和拓展整改成效。
三、聚焦常态长效与标本兼治,用制度“硬度”保障作风“纯度”
一场有深度的学习教育,不仅要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长远,构建起一套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的长效机制。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推动作风建设从“集中整治”向“常态治理”转变,用制度的“硬度”来保障作风的“纯度”。
首先,要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衡量学习教育成效,不能仅凭主观感觉,必须有一套客观、科学的评估标准。要坚持“上级评、自己评、群众评”相结合的立体式评估模式。“上级评”,主要是评估各单位是否坚决贯彻了上级决策部署,是否完成了规定动作,确保政治方向不偏、工作力度不减。“自己评”,主要是各单位对照问题清单进行的自我剖析和总结,旨在强化内生动力和主体责任。“群众评”,则是评估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最具分量的评价。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安全感,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准。要将这三方面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评估意见,作为检验各单位学习教育成效、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的重要依据。
其次,要系统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在这次学习教育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探索和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有的单位建立了干部下沉基层服务常态化制度,有的单位优化了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流程,有的单位创新了运用信息化手段监督公车使用的方法。对于这些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经验,不能让其随着学习教育的结束而流失,必须及时进行系统梳理、提炼升华,将其固化为刚性的制度规定。要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的易发多发点,查漏补缺、完善制度,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干部习惯在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真正实现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
最后,要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优良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的作用,利用好XX融媒、云上XX等全媒体矩阵,大力宣传学习教育给全市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这种宣传,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而要是鲜活的故事。要去挖掘那些因为干部作风转变而受益的群众案例,去报道那些因为营商环境优化而快速发展的企业故事,去展现那些在一线默默奉献、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通过这些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从而内化为对市委决策的拥护和支持。同时,要在全市范围内树立起“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定高下”的鲜明导向,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激励广大干部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评估会,更是一次动员会。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此次群众评估为新的起点,以群众的期盼为努力方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过硬的作风,持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XX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奋力谱写XX市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