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聚焦水利设施特定环境。针对水闸及泵站区域常见的沉沙池、集水井、废弃构件凹槽等,组织专项队伍进行排查,对无法清除的积水,统一投放缓释型灭幼缓释剂,从源头上杀灭蚊幼。截至目前,共清理各类积水点超过800处,投放灭幼环保药剂约50公斤。根据市疾控中心在7月下旬对我市部分水利设施周边进行的蚊媒密度监测数据显示,A区、B区部分水闸周边的布雷图指数(BI)一度高达25,属于高密度风险区域。通过我处近期的综合治理,初步评估,我处管辖关键区域的BI指数已显著下降至安全阈值5以下。
(三)加强巡查督导,构建闭环管理机制。
为确保各项防控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管理处建立了“日巡查、周调度、月总结”的督导检查机制。分管领导带队,每周对下属各单位的防控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8月5日,管理处结合年度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组织专项检查组赴一线水闸管理所,重点对环境卫生管理、防蚊物资储备、消杀记录台账、积水清理成效等进行现场核查与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区域绿化带杂草过长、排水明沟存在淤积等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责任人与完成时限,并安排专人次日进行“回头看”复核,确保所有隐患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整改,形成了“发现问题—指令整改—跟踪复核—巩固成效”的工作闭环。
三、社会协同与宣传教育: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管理处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全市疫情防控大局,并通过多渠道宣传,提升全体职工与周边群众的健康防护意识。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支援社区联防联控。
疫情即命令,防控即责任。管理处党委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号召,迅速组建了一支由35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构成的“党员先锋突击队”。自7月28日起,突击队主动与驻地XX社区对接,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集中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深入社区的背街里巷、老旧小区、临街商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清理卫生死角、疏通堵塞沟渠、向居民发放宣传手册。据不完全统计,我处党员先锋队已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0小时,协助清理积水隐患点近百处,走访居民和商户超过500户。通过面对面讲解防蚊灭蚊知识,手把手指导居民科学清除积水,将专业的防控知识和严密的防控网络延伸至“最后一百米”,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为筑牢基层社区防线贡献了水利力量,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创新宣传引导模式,筑牢思想防护屏障。
为扩大防控知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管理处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多种宣传媒介,构建了立体化的宣传矩阵。线上,充分利用单位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转发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发布的官方疫情通报、防控指南和科普视频,并结合水利工作实际,撰写发布了《堤防水闸区域防蚊灭蚊要点》等原创推文,累计阅读量超过3000人次。线下,在管理处及各下属单位的LED电子显示屏上,24小时滚动播放“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全民动手”等宣传口号和核心知识要点。同时,在办公区域、公告栏等显眼位置张贴宣传海报,营造了“人人知晓、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有效引导干部职工及周边群众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思想防线。
四、资源保障与工作成效:确保防控工作可持续见实效
(一)强化经费与物资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管理处紧急启动了公共卫生专项预算。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从年度维修养护经费中调剂安排35万元作为本轮虫媒传染病防控专项资金。该笔资金主要用于:支付专业消杀服务费用15万元;采购灭蚊药物、灭幼缓释剂、喷洒设备等专业物资8万元;购置发放给一线职工的驱蚊液、蚊香、防护服、纱窗等防护用品7万元;以及应急宣传物料印制和其他不可预见费用5万元。所有经费使用均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公开透明,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物质保障。
(二)初步成效与数据分析。
经过近一个月的持续努力,管理处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首先,内部环境得到显著净化。通过系统性的环境整治和专业消杀,管辖区域内的蚊媒孳生地得到有效控制,成蚊密度大幅下降,从根本上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其次,全员防护能力显著提升。干部职工的个人防护意识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普遍增强,未发生一例职工或家属感染病例,确保了单位内部的安全稳定和水利业务的正常运行。
最后,社会面风险得到有效协同控制。通过积极参与社区联防联控,为全市,特别是周边社区的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根据省卫健部门发布的数据,在包括我市在内的多个地区采取强有力措施后,全省新增病例数在8月初已呈现下降趋势,这其中也包含了我处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
五、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长期性与反复性挑战。我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高湿天气将持续一段时间,蚊媒活动依然频繁。加之全球化背景下境外输入病例的风险持续存在,防控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导致疫情反弹。
2.复杂环境治理难度大。XX联围战线长达90余公里,总集雨面积达545.6平方公里,沿线地形复杂,存在大量难以彻底清理的天然孳生地,如滩涂、洼地、涵洞等,给根源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3.技术手段有待升级。目前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传统化学消杀,在监测预警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上还有提升空间,需要探索应用更现代化的监测技术。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巩固现有防控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管理处计划从以下几方面深化后续工作:
1.推动防控工作常态化。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与蚊媒防控纳入水利设施日常巡查和年度养护的标准化流程之中。计划与市水利主管部门和疾控中心协作,牵头研究制定《XX市堤防水闸区域蚊媒传染病防控技术规范》,明确不同季节、不同风险等级下的巡查频率、消杀标准和药物使用规范,实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2.探索智慧监测新模式。积极调研并适时引进蚊媒密度智慧监测设备,在重点水闸、泵站等区域布设监测点,实现对蚊媒密度的实时在线监控和数据分析,为精准预警和靶向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3.深化部门协同联动。进一步加强与市疾控、卫健、城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行动协同机制。定期参与联席会议,共享蚊媒监测数据和疫情信息,在全市开展统一灭蚊行动时,确保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提升区域联防联控的整体效能。
4.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将蚊媒防控知识纳入每年安全生产月、防汛知识宣传等活动内容,持续提升公众,特别是堤围沿线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参与防控的主动性。
总之,本轮疫情防控工作是对我处应急处置能力和干部队伍战斗力的一次重要检验。下一步,XX联围管理处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松劲心态,继续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慎终如始地抓好各项防控工作,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XX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坚实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