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工作座谈会发言
近年来,牌坊回族满族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统战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丰富统战文化内涵,增强统战文化自信,推动牌坊乡统战文化建设提质增效。
一、创新阵地建设,画好统战文化“新画卷”。一是升级统一战线教育基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项目,充分利用县乡两级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致力打造全省、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二是拓展民族团结宣传阵地。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机关、社区、公园、道路等地打造14处“嵌入式”宣传阵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构建民族特色文旅矩阵。串联蹴球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石榴籽童乐园、观稼园等景点,打造特色文旅路线,全方位多角度展现牌坊乡统战文化建设。
二、深耕民族品牌,谱写统战文化“新篇章”。一是培育“椒乡辉映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开展“粽情端午一家亲”“中秋月圆话团结”“庆贺开斋促情谊”等系列活动,搭建起各民族文化交流平台。二是传承非遗项目,厚植文化底蕴。依托蹴球、面塑等非遗,开展“非遗促三交”活动。完牌坊蹴球队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勇夺女子双蹴项目冠军,实现全国金牌“0”的突破;三是积极推动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牌坊乡成功入选安徽省共同现代化试点单位,为下步争创全国试点打下坚实基础。
三、探索“统战文化+”模式,激发统战文化“新引擎”。一是“统战文化+产业”赋能杭椒发展。充分利用文化凝聚各族群众、新阶层人士、民营企业家等社会各界力量支持杭椒产业发展,我乡杭椒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种植面积近万亩(含复种),年产量破3万吨,年产值突破3.6亿元。2025年积极争取4000万民族发展等各类资金用于牌坊杭椒服务中心和民族社区产业园建设,助力“牌坊杭椒”品牌进一步打响。二是“统战文化+企业”赋能乡村振兴。以民族企业为阵地,利用民族发展资金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营造浓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氛围,打造统战文化促乡村振兴示范点。我乡民族企业(真诚蔬菜合作社)成功承办全国农业现场会、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和全市关工委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三是“统战文化+学校”赋能教育实践。主动对接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在牌坊小学开展“椒乡辉映石榴红浓浓书香润心灵”赠书讲座活动,定期开展民族团结宣传进校园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健康成长。
今后,牌坊乡将持续抓牢抓实统战文化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统战文化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牌坊新篇章画出最大同心圆!
统战工作座谈会发言
近年来,竹山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律师联谊会凝心聚力,认真履行学习教育、建言献策、人才培养、服务社会、舆论引导、会员服务六大职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后工作中,律师新联会将在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作用发挥等方面持续发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发挥专业优势,转变能力作风。一是通过定制法治培训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提升干部法律素养;二是通过全程参与重大决策法律审查,识别并防控风险,保障决策合法合规;三是通过协助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参与外部监督,促使干部依法履职,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推进法治建设,助力基层治理。一是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提升基层群众法治意识;二是参与纠纷调解,运用法律专业知识化解矛盾;三是为基层决策提供法律支持,审查各类法律文件规避风险,推动基层事务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
三、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格局。一是完善联系会商机制,每半年至少一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律师行业统战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强化党建引领,每月在律师事务所开展党建活动,增强党组织在律师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强化律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完善党外律师培养机制,制定年度培养计划,针对政治思想、业务能力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着力将优秀党外律师培养为业务骨干。二是积极推荐党外律师担任社会职务,拓展其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渠道。三是开展联谊交友活动,通过组织文体活动、座谈交流、辅导讲座等活动,提升联谊会成员的各项能力,增强联谊会的凝聚力、向心力。
五、促进作用发挥,履行社会责任。一是持续深化“246”工作体系,加强对法律顾问工作的引导与监督,确保服务质量,推动律师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二是鼓励律师积极参与“法律进乡村”“法治体检”等各类公益活动,每年组织活动不少于10次,引导律师关注民生,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三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风险防控服务,每年开展“入企入会”普法宣讲活动不少于6次,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难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统战工作座谈会发言
XX县网联会自20XX年8月份成立以来,已吸纳会员150余人,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多次组织会员参加“新媒体走基层”“网络大VXX行”“圆梦老家”“寻美XX”等直播助农、公益服务等活动,全年直播超2000场次,宣传推介了XX超20个旅游景点,涉及XX农文旅企业达50余家。直播带货场次超1000场,网红带货销售农特产品突破1.5亿元,把XX绿松石、茶叶、香菇等特色产品通过网络带入了千家万户。2025年,县网联会将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提升会员素质和服务能力;深化服务社会活动,为乡村振兴、公益事业等做出更大贡献;强化网络宣传工作,弘扬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不断提升网联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加强队伍建设,壮大网络力量。一是注重会员的发展和吸纳,广泛宣传网联会的宗旨和作用,吸引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好、社会责任感强的网络人士加入,在新媒体运营、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领域扩大网联会力量。二是组织开展会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就网络法律法规、新媒体运营技巧、网络舆情应对等方面进行专题辅导,提升会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通过组织会员参加交流考察活动,拓宽会员视野,加强会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二、积极发挥优势,服务社会发展。一是助力网络宣传工作,带领网联会会员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的网络宣传。二是讲好XX发展故事,鼓励会员创作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网络文章、短视频等,展现我县的良好形象。三是投身公益事业,组织网联会会员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传递爱心和温暖。四是开展助农直播带货,发挥网联会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优势,积极为我县农产品销售搭建网络平台,帮助农民掌握电商运营技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加强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生态。一是搭建沟通桥梁,进一步发挥网联会在网络宣传方面的优势,围绕县委工作中心策划开展系列网络宣传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积极加强与县委统战部、网信办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组织开展会员座谈会、联谊会等活动,为会员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增进会员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会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三是强化会员业务培训,提高会员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鼓励会员积极参与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贡献力量。
四、创新形式内容,提升网宣质量。一是结合会员的兴趣爱好和行业特点,突出“网络助产业、网络助文旅、网络助农业”,策划开展“寻美XX”“我为XX代言”“新媒体短视频创意大赛”等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活动,推广带货XX绿松石、茶叶、农副产品、旅游景点,为会员提供展示才华和交流合作的平台。二是加强与各地网联会、商协会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统战工作座谈会发言
2025年,县文旅知联会将紧扣我县“两山”实践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局所需和文旅产业发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文旅系统知识分子优势,积极助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在按要求抓好县文旅系统知联会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着力在“五抓五强”上下功夫,全力推动知联会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抓学习强引领。开展政策理论“月月讲”活动,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辅导、会员主讲、个人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战理论和文旅政策,进一步聚共识、促同心、增才干,不断提升会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开展文体学术交流,组织会员参加文旅系统内各种学术研讨、论坛、沙龙、讲座等活动,加强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及时了解文旅行业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
二、抓队伍强基础。开展遍访会员活动,深入交心谈心,广泛收集意见,摸清文旅系统党外知识分子情况,持续吸纳思维新、有经验和专业强的党外知识分子加入联谊会,不断壮大队伍、优化结构,提升联谊会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建立健全联谊会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合作,为会员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会。
三、抓活动强联谊。积极组织会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联谊活动,如座谈会、茶话会、户外拓展、文化体验等,增进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联谊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鼓励会员积极走出去与各行业协会、知(新)联会开展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拓展工作思路,推动联谊会的创新发展。
四、抓业务强服务。一是开展公益活动。落实“四个一”“六送”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旅游宣传推介、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文化和旅游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二是参与行业服务。引导会员积极参与桃花源旅游休闲街区、竹山县老街改造、武陵峡风景区等重点建设项目,更好助推“引客入竹”。主动参与文旅行业的监督管理、人才培训等工作,为提升文旅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贡献力量。三是积极建言献策。结合文旅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充分发挥文旅系统人才荟萃的优势,聚焦文旅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建言献策活动,引导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共同发力,为文旅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抓宣传强影响。发挥文旅系统平台广、活动多的优势,加强与媒体平台的沟通合作,及时发布联谊会的工作动态、活动信息,宣传联谊会的工作成果和会员的先进事迹。积极向“今日竹山”“同心竹山”推介报送相关稿件,力争在县级以上媒体刊物用稿10篇以上,充分展示会员风采,扩大联谊会的社会影响力。
统战工作座谈会发言
第一方面:凝心铸魂——在主题活动中主动作为实现同心同德
按照区委统战部“同心聚力新征程·奋勇争先展作为”主题活动要求,民革碑林区工委先后在高陵区西北人民大学革命旧址开展“重走长征路”、周至县秦岭国家植物园开展“心系大秦岭,博爱献真情”两期活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增强党员政治意识,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其他民主党派同仁的认可。
一、精心选题做到“三个结合”
民革作为主题活动首个主办方,肩负着“打好当头炮”的重要使命,工委一班人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多次碰头会,商讨活动选题,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参政党“四新三好”要求相结合、与“六个碑林”总体部署相结合、与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主题选定后,工委先后两次邀请区委统战部领导共同召开准备会,经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两次活动主题。
二、认真谋划做好“三个步骤”
为确保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工委按照“三个步骤”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协调对接。在区委统战部的指导配合下,发挥党员自身优势,分别与高陵区委统战部、周至县委统战部、周至县政协,民革高陵区工委、西北人民大学、秦岭国家植物园等部门协调对接相关事项,安排主题活动各项内容,确保各个环节满足主题活动需求。二是严把内容。在“重走长征路”活动开始前,工委多次与讲解老师进行推演,反复推敲内容形式,确保活动符合主题要求。三是实地考察。工委组织党员多次前往活动场地对主会场布置、行进路线、活动流程等进行详细考察预演,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活动效果凸显“三个提升”
一是党员思想素养显著提升。主题活动通过战役模拟的实践环节身临其境地体验长征中的战斗情景、决策制定、协同管理等过程,在学习体验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听党话、跟党走,做“四新三好”参政党的激情。二是参政议政能力显著提升。广大党员从红军长征的苦难光辉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奋进有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参政议政热情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民革界别今年区“两会”上立案56件。三是服务社会意识显著提升。广大民革党员在沙盘模拟中重温峥嵘长征史,了解和传承长征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效提升了服务社会的意识。2024年,工委共开展70余次社会服务活动,“无悔青春,健康生活”禁毒普法主题宣讲会、“九九关爱、情暖社区”敬老活动得到区政协、区委统战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凸显了民革党员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责任担当。
第二方面:团结奋进——在包联共建活动中履职尽责同心同行
为贯彻落实区委统战部关于街道与民主党派包联共建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民主党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延伸统战工作触角,民革碑林区工委通过深入基层一线、打造两个平台、建立三项机制与张家村街道办事处深度合作,确保包联共建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深入基层一线。为确保包联共建工作落实落细,工委主动对接街办,了解掌握街道、社区基本情况,精心选派12个支部与街道12个社区建立“一对一”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民革党员切实了解社区一线工作,促进建言献策更接地气、更合实际。
二是打造两个平台。工委党员通过参与社区实践工作,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和实践调研平台,在社区服务中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探索社会服务新途径,实现服务社会能力与调查研究能力共同提升。
三是建立三项机制。工委与街办深入探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活动机制、成果共享措施等三项机制,确保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支部每季度开展一次社区服务活动,工委调研活动成果与街道共享,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下一步,工委立足实际需求,聚力“六个攻坚”,持续深入基层一线,坚持小切口破题、大纵深发力,在“环西工大创新圈”发展、社区治理服务建设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民革力量!
统战工作座谈会发言
一、组织建设方面
社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为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一是优化组织架构,提升工作效能。根据工委委员的专业领域和兴趣特长,成立了组织建设、参政议政、新闻宣传、社会服务等4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并安排专人负责基层支社管理,从而促进组织架构更加科学合理、工作分工更加细致,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组织运行。社工委制定了会议、财务管理、轮值、奖惩、社员考核等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工委会议、支社会议,及时传达上级精神,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加强了组织内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了组织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并在区委统战部及上级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编写了《社员工作指南》,固化工作成果,并贯彻到工委及支社的日常工作中。三是强化活动开展,增强组织凝聚力。工委注重加强对支社活动的指导支持,举办“友谊奖学金”颁发活动3期、“友谊论坛”活动4期,并在2024年升格为“科学大讲堂”活动。指导各支社与其他党派、统战团体之间不定期开展联谊交友、学习交流等活动,不断丰富社员的组织生活,增强了社员之间的联系和感情,有效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社员培养方面
工委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社员队伍。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组织社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等,不断提高社员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注重业务能力提升。围绕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医疗卫生等领域,工委组织开展“赓续聚力、向新求质”等系列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为社员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了社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并积极推荐优秀社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为社员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
三、咨政建言方面
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的界别优势和人才优势,聚集“六个碑林”、聚力“六大攻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一是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工委组织社员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呼声,为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和提案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课题研究,提高建言质量。聚焦科技创新、医疗教育、民生养老等领域,确定重点课题,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社员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研究成果,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三是积极参政议政,服务发展大局。鼓励社员积极参与政协会议、政党协商、专项民主监督、重点项目调研等活动,通过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资政建言直通车、调研报告等形式,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关于碑林区在全市范围率先开展“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活动”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健全高层次科技人才合作共享机制的建议》等多篇提案被列为区级领导领衔督办重点提案,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九三学社将始终牢记“爱国、民主、科学”宗旨,以“三个凝聚”为标尺,在区委统战部的领导下,以更高站位凝聚共识、更实举措服务大局、更强担当锻造队伍,为谱写碑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
统战工作座谈会发言
一、加强党建工作 深化统战社会组织发展
运用“党建+统战”模式,加快提升新联会的党建工作,以党建促统战,加强统战平台党的思想引领;发挥统战工作的广泛联系作用,吸纳各方面优秀代表加入新联会,促进形成新联会多元化与代表性兼备的组织结构,发挥作用参与到我区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中去;依托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广泛开展新阶层人士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选拔优秀人才,提升群体能力,加强组织建设,使新联会成为我区人才荟萃的智库;积极联系省市和区县统战社会组织开展交流学习,总结经验,取长处,补短板,将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室打造成为我区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动能之一。
二、开展助企服务,解决发展痛点
新联会、党外工作室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优势作用,聚焦“六个碑林”、聚力“六大攻坚”,主动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同心法律服务团”“同心财税服务团”的专业优势,开展民营企业促进法、民营经济座谈会和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题座谈会精神宣讲活动,为企业提供全覆盖、精确对接的服务支持;积极组织会员外出走访调研及交流研讨,吸收先进经验,拓宽会员视野,积极与省市新联会构建全国新阶层一张网”,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依托无党派代表人士王洪工作室,加强各行业优秀人士的合作与交流,围绕企业诚信体系提升、涉法涉诉案件率降低、融资贷款难、优化人力资源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会员深度访谈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企业体检等活动,持续追踪会员企业在经营管理优化、技术革新推进、市场拓展深化、法治意识强化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助力企业缩减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民营企业合理、合法、合规经营,推动解决企业发展堵点;打破行业信息壁垒,组织开展座谈沙龙活动,宣讲惠企政策、财政补贴政策、人才政策等,促进会员间信息互通、资源互享;聚集每名成员的智力和资源,通过“一站式”“全系列”优质服务解决企业现实所需,形成具备较强功能体验的统战工作创新实践阵地。
三、强化社会责任,彰显家国情怀
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新联会会员驿站的服务质量,通过互联网为社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积极开展中社组织“四进”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基地),带领会员深入基层一线,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智慧康养、义诊送药、扶危济困、防火防震应急演练等多元化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发挥会员优势,整合维修、家政等服务类行业,联合街道社区建立新联会社区工坊,满足社区居民对小修小补的需求;针对当前高校存在的校园贷、中小学出现的校园欺凌等现象,组织会员走进校园,开展普法宣讲、科普讲座、心理疏导、职业规划指导、创新创业辅导等活动,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潜能;围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积极组织基地之间的联系互动,不断促进实践创新基地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在我区聚力发展之际,新联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室将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会员驿站、工作室打造成为旗帜鲜明的思想政治引领之家、智力密集的建言献策之家、凝心聚力的社会服务之家,政企互通的招商引资之家,切实成为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挥作用的核心阵地、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联系交流的桥梁纽带。
统战工作座谈会发言
聆听学习了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区委十六届五次全会精神,为下一步做好我区佛教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就汉滨区佛教协会围绕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区中心工作,切实做好我区佛教工作作简要汇报:
一、加强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
根据汉滨区委统战部年初宗教的工作部署和历次会议要求,汉滨区佛教协会认真筹划、精心安排,组织全区佛教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系列学习活动。通过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全体僧众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增进“五个认同”为目标,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法守纪,自始至终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惜福知恩,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向、同行。
二、规范场所管理,促进健康传承
紧扣制度机制建设、“四进”活动开展、“平安场所创建”、经典教义阐释、风险隐患防范“五项举措”,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佛教场所管理民主化规范化,促进佛教健康传承。通过深入调研,对原有七项制度作了符合时代管理的调整充实,如增添了宗教商业化中“三个禁止”“六个严禁”“十四个不得”和网络安全、宗教非法出版物管理等内容。针对佛教领域安全风险隐患,积极自查、主动整改。6月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月组织法律法规培训,7月配合区政协深入五里镇四个佛教场所视察,8月召开全市佛教界“崇俭戒奢”暨规范牌位设立专题学习会,连续两年邀请消防专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器材演练。强化民主办教、依法办教、依法治教、宗教自律,推进佛教教职人员纯正信仰、端正教风、增强素质、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提升规范管理、安全管理能力。
三、常抓安全工作,促进平安和谐
抓安全管理不松懈,警钟长鸣。通过微信、电话、培训、实地检查指导等方式,督导全区佛教场所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建筑物、消防、食品卫生、雨涝坍塌滑坡自然灾害等安全防控措施,动态掌握全区佛教场所安全管理情况,扎牢安全防线篱笆,全区佛教场所安全管理工作有条不紊,有效防范了不安全事故发生。
四、积极响应号召,展现新的作为
当前,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建设宜居安康、昭示全市市民综合素质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创文”人人有责,汉滨佛教界义不容辞积极主动参与。为推进“创文”工作,区佛教协会组织专题会议,普及“创文”知识,号召全区僧众自觉做好场所绿色生态建设,维护公共卫生,主动配合镇(街道)、村(社区)对脏乱差环境的治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大家齐心协力、共建文明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家倡导的菩萨精神,一年来,在区佛教协会的号召下,各场所踊跃开展支持巩固脱贫成果、抗疫救灾、帮困助学等公益慈善活动7万余元。
下一步,汉滨区佛教协会将着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全区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聚力于我区西北经济强区建设,致力于全区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