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委、县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安排,为全面掌握我县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推进情况,切实找准制约改造质效的痛点堵点,近期,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联合住建局、民政局、街道办等部门组成专项调研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全县12个街道(乡镇)、37个已完成或正在实施适老化改造的老旧小区,通过实地踏查、入户访谈、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期间,共召开座谈会8场,访谈社区工作者、物业管理人员62人次,入户走访60岁以上老年居民153户(其中独居老人47户、失能半失能老人21户),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集意见建议87条。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推进现状及阶段性成效
我县现有城镇老旧小区182个,涉及居民8.6万户,其中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占比达3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是典型的“深度老龄化”城区。2021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0.8亿元,完成76个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惠及居民3.2万户,占全县老旧小区总量的41.8%。从调研情况看,本轮改造呈现三个显著特点:
(一)改造内容从“单一补漏”向“系统适配”延伸
早期改造多聚焦于楼道扶手、路面防滑等基础项目,本次改造坚持“需求导向+功能整合”,同步推进适老化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衔接。例如,XX街道XX小区在改造中同步完成“一键呼叫”应急装置安装(覆盖82户独居老人)、社区卫生服务站适老化升级(增设轮椅坡道、低位诊疗台)、老年食堂助餐点建设(可同时容纳50人就餐),形成“居住-医疗-养老”全链条服务场景。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改造后小区老年居民就医便利度提升40%,紧急事件响应时间从平均25分钟缩短至8分钟。
(二)参与主体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协同”转变
针对以往改造中存在的“政府干、群众看”问题,今年起推行“共同缔造”模式,通过“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机制,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如XX社区XX村小区在制定改造方案时,组织老年代表召开“板凳会议”12场,收集“增设晾衣区”“保留老樟树景观”等个性化需求23条,其中17条被纳入改造清单;改造过程中邀请居民担任“质量监督员”,全程参与材料验收、工序把关,群众满意度从去年的82%提升至91%。
(三)改造效益从“硬件提升”向“治理增效”转化
适老化改造不仅改善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更成为基层治理的“黏合剂”。XX镇XX社区将改造后的老年活动中心升级为“银龄议事厅”,组织低龄老人参与小区卫生巡查、矛盾调解等工作,今年以来已化解邻里纠纷11起,推动垃圾分类准确率从65%提升至83%;XX街道XX小区利用改造腾出的空间建设“时间银行”服务站,鼓励老年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并存储“时间积分”,兑换助餐、理发等服务,形成“今日助人、明日被助”的良性循环。
二、当前适老化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