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危化企业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会议的核心任务在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省、市针对危化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当前,我县危化企业安全监管形势不容小觑,亟待我们共同研判。本次会议旨在周密安排部署后续重点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全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下面,我就五个方面的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筑牢安全监管思想防线
危化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县发展大局的稳定,容不得丝毫懈怠和半点马虎。
(一)思想是总开关,认识到位才能行动自觉
思想上的松懈是最大的隐患,认识上的偏差是最大的风险。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危化品事故时有发生,每一起事故都教训惨痛、触目惊心。2023年,某省一家化工企业因员工操作不当,导致反应釜爆炸,造成5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这起事故警示我们,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一是要深刻认识危化品的高危特性。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救援难度大。我县现有危化企业32家,其中涉及剧毒化学品的企业5家,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企业8家,这些企业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二是要清醒看到我县监管工作的短板。从近年来的检查情况来看,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一些乡镇(街道)监管力量薄弱,存在监管不到位、不细致的问题;个别县直单位协调配合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监管合力。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三是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类生产经营活动频繁,危化品运输、储存、使用量不断增加,安全监管压力持续增大。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把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安全是生命线,底线思维必须贯穿始终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人民幸福的基本盘。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线。一是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预防是减少事故损失最有效的手段。据统计,做好预防工作可以减少70%以上的安全事故。我们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去年,我县某化工企业通过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整改了一项重大安全隐患,避免了一起可能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二是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危化品安全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对各类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科学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我县某乡镇通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对辖区内的危化企业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实行差异化监管,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三是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即使我们做了充分的预防工作,也不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响应、科学处置。去年,我县组织了一次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演练,参演人员达200余人,演练取得了预期效果,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三)发展是硬道理,安全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只有实现安全发展,才能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安全,也不能因为强调安全而影响发展。我县某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格把关,拒绝了多家安全条件不达标、环保设施不完善的危化企业入驻,虽然短期内减少了一些经济收入,但从长远来看,保障了园区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推动企业安全发展。企业是安全发展的主体,要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条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县对安全投入到位、安全管理规范的危化企业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激励企业主动做好安全工作。目前,全县已有15家危化企业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审,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三是要营造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危化品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制作了危化品安全知识宣传片,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播放,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责任是压舱石,担当作为方能守护平安
责任是安全监管工作的灵魂,只有每个人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才能确保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明确各方责任。县应急管理局要履行好综合监管责任,相关县直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行业监管工作,乡镇(街道)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企业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去年,我县制定了《危化品安全监管责任清单》,明确了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监管责任,避免了监管盲区和推诿扯皮现象。二是要强化责任落实。责任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管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去年,我县对一起危化品运输车辆泄漏事故进行了调查处理,对监管不到位的3名责任人进行了问责。三是要鼓励担当作为。在安全监管工作中,要鼓励广大干部职工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对在安全监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去年,我县评选出了10名“安全监管先进个人”,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压实各方责任,织密安全监管责任网络
责任落实是做好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键。只有把各方责任压实、织密责任网络,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确保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无死角、无漏洞。
(一)企业主体责任要扛实,守好安全“第一道关口”
企业主体责任能否落实,直接关系到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成效。据统计,近年来发生的危化品事故中,有80%以上是由于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作为重中之重。一是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我县某化工企业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操作流程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连续5年未发生安全事故。二是要加大安全投入。企业要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用于改善安全设施、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开展安全培训等。去年,我县危化企业累计投入安全费用超过5000万元,新增和更新安全设备设施200余台(套)。三是要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新员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我县某危化企业每年组织员工进行不少于40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四是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企业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整改,做到隐患不消除不放过。去年,我县危化企业共排查出安全隐患800余条,已整改780余条,整改率达到97.5%。
(二)部门监管责任要抓牢,形成监管“多方合力”
各相关县直单位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切实履行好行业监管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一是要明确监管职责。各相关县直单位要根据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明确本部门在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具体职责,避免出现监管重叠或监管空白。县应急管理局要加强对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县交通运输局要做好危化品运输环节的安全监管;县市场监管局要负责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等。二是要加强协同监管。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去年,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开展了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危化企业60余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30余起。三是要强化监管执法。各部门要加大对危化品企业的监管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要运用好停产停业整顿、罚款、吊销许可证等手段,倒逼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去年,我县共对15家违法违规的危化企业进行了处罚,罚款金额超过200万元。四是要加强行业指导。各部门要结合本行业特点,加强对危化企业的安全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县应急管理局组织专家为危化企业提供安全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排查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三)属地管理责任要落地,筑牢基层“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