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一)强化理论学习基础
党支部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全年组织集中学习12次,专题党课4次。重点研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深入学习,引导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确保理论学习全覆盖,党支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和支部群推送学习资料,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开展学习。
(二)创新学习教育形式
针对部门三班倒的工作特点,党支部灵活采用多种创新学习形式。“班前10分钟微课堂”利用上班前的短暂时间,由党员领学重要理论知识点,让党员在轻松的氛围中快速掌握学习内容。“设备间流动讲堂”则将课堂搬到设备维护现场,结合实际工作讲解理论知识,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实用性。此外,党支部还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2次,让党员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工作动力。开展“党建+技能比武”活动,将党建知识与设备维护技能相结合,寓教于行,提升学习实效性。
(三)注重学用结合实践
立足设备维护主业,党支部设立“党员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设备维护、保养、抢修等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党员带头冲锋在前,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的行动力。全年完成重大设备改造项目3项,排除隐患27处。党员带头创新“预检预修”工作法,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预防性维修,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15%。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保障国宾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老同志学习积极性不足
支部60岁以上党员占比35%,部分老同志存在“退休倒计时”心态,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参加组织生活主动性不强。一些老同志对新媒体学习方式接受度低,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模式,面对线上学习资料和学习平台,存在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此外,部分老同志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点到即止”现象,缺乏深入思考和钻研精神。
(二)工学矛盾较突出
国宾馆设备维护工作具有特殊性,应急抢修任务频繁,导致集中学习出席率波动较大。部分党员因工作原因无法按时参加集中学习,影响了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个别党员在工作繁忙时,对自学不够重视,自学笔记内容较空泛,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成效转化待深化
虽然党支部在学用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习成果在解决老旧设备升级等复杂问题上应用不足。在面对一些技术难题时,党员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技术攻关中的党建引领作用仍需强化,党支部在凝聚党员力量、发挥集体智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精准激发老同志学习动力
推行“结对帮学”机制,由青年党员一对一协助老同志使用智能终端,帮助他们克服对新媒体学习方式的畏难情绪。定期组织老同志开展线上学习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开设“银发先锋讲堂”,邀请老同志分享设备维保经验和人生感悟,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与参与度。鼓励老同志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年轻党员,形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学习组织形式
建立“补学督学”制度,对因值班缺课党员发送学习要点速递,确保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学习内容。同时,安排专人对缺课党员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他们完成补学任务。增设“晨会打卡学”“夜班共学角”等碎片化学习场景,让党员在工作间隙也能进行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线上学习小程序,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三)深化学用融合机制
围绕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等年度重点项目,组建党员突击队。将理论学习会开到技术改造现场,结合实际工作开展讨论和交流,让党员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定期组织技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和技术骨干分享经验和技术成果,激发党员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习成果转化评估机制,对党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学习成果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提升学习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下一步,支部将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重点破解老同志参学难问题,把学习教育激发的热情转化为保障国宾服务的强大动力,打造一支政治站位高、技术过硬的设备运维先锋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