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和改革局在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市发展和改革局在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文库集
市发展和改革局在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市发展和改革局,就我市“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情况、核心思路与未来展望,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汇报。下面,我将从工作进展、发展思路和工作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工作进展:立足市情,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自“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我们坚持“胸怀全局、立足长远、摸清家底、开门问策”的原则,组建了高规格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跨领域的专家咨询团队,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前期工作。

(一)深入复盘评估,精准摸清发展底数。 我们深知,科学的规划源于对现实的深刻洞悉。为此,我们牵头组织各区县、市直各部门,对“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研、专题座谈等多种形式,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过去几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与成就。回顾2024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5027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39.9:48.8,服务业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重大项目建设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2024年全市共实施市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496个,全年完成投资478.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123.8%,一批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落地或建成投产。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短板。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2024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9%,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较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尚未完全显现;城乡、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仍需加强。这些详实的数据和清醒的判断,为我们科学研判“十五五”时期的发展形势、准确设定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发展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政策研究,准确把握发展方向。 规划编制必须与国家和省的战略部署同频共振。我们组织专门力量,系统学习了党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研究了国家和*省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最新政策文件。特别是围绕主动融入*-*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重大区域战略,我们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在设施联通、产业协作、生态共治、民生共享等领域的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我们深刻认识到,“十五五”时期,*市的发展必须放在全国、全省的大局中去考量,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核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发展障碍,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凝聚各方智慧。 编制规划是一个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过程。我们始终坚持“开门编规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线上,我们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市发改局官方平台等渠道,发布了“我为*‘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收到了涵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意见建议数千条。线下,我们密集组织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专家学者论证会、基层代表恳谈会、市直部门协调会等40余场次,面对面听取了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诉求和建议。这些宝贵的意见,既有对宏观战略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具体问题的切身感受,为我们打开了视野,启发了思路,确保了规划编制工作能够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汇民心。

(四)初步勾勒框架,清晰明确重点任务。 在充分调研、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初步拟定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框架草案。该框架草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框架明确了“十五五”期间的几大核心任务集群:一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以*酒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到2025年白酒产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并以此为基础,在“十五五”期末向更高目标迈进;同时,大力发展以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绿色食品、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新的增长极。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三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打造乡村振兴的“西部样板”。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特别是在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络、新舟机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五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