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支部纪检委员座谈会,意义十分特殊。一方面,是为了系统回顾和总结单位推行支部纪检委员监督作用改革试点三年来的成效与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一次新老同志的见面会、交流会,对刚刚加入队伍的新任纪检委员表示欢迎,并对全体纪检委员下一步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刚才,几位来自试点支部的纪检委员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谈了认识体会,也讲了工作中的困惑与思考,听后很受启发。这三年的探索实践,充分证明了建强支部纪检委员这支队伍,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当初单位党委、纪委决定开展这项试点工作,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借此机会,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回望三年试点,成效卓著,经验弥足珍贵
三年前,单位党委、纪委着眼于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监督触角延伸不到底的难题,启动了发挥支部纪检委员监督作用的改革试点。目标就是要把监督的“探头”架设到党组织的最末梢,让纪律规矩在每一名党员身边立起来、严起来。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基层监督的体系初步形成。 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单位在几十个基层支部设立了专职或兼职的纪检委员,构建起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监督网络。纪检委员们就像“前哨”和“探头”,让监督工作真正沉下去、落到实处,有效弥补了以往纪委监督难以覆盖全部细节的短板。有的单位通过试点,实现了案件线索数量的显著下降,甚至达到了连续数年“零线索”的良好态势,这本身就是监督效能前置、抓早抓小产生实效的最好证明。
其次,党风廉政建设的根基更加牢固。 纪检委员的设立,使得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能够更加精准地滴灌到每一位基层党员。通过常态化的提醒、监督与引导,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普遍增强。过去一些看似“习以为常”的小问题、小毛病得到了及时纠正。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领域,例如在*市,有基层监督工作站通过发挥作用,推动解决了百余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管理不透明等问题,这充分说明,把监督力量部署到一线,对于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具有决定性作用。
再者,服务中心大局的保障作用更加凸显。 监督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单位的中心工作健康有序推进。三年来,各试点支部的纪检委员紧紧围绕单位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程项目、重要改革任务开展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确保了政令畅通、执行有力。通过对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监督,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为单位的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环境。这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监督模式,实现了监督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产生了“1+1>2”的叠加效应。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在座各位,特别是首批试点支部纪检委员的辛勤汗水与智慧。大家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党对纪检工作的绝对领导,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把信任与监督、严管与厚爱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未来需要继续坚持和发扬的。
二、认清当前形势,挑战严峻,责任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