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企业家朋友、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抓铁有痕”的力度,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聚焦企业需求,深化改革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硬招实招,在政务服务、政策落实、法治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照先进地区、对照企业期待、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的营商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大会,就是要向全县发出“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强烈信号,以“营商环境之变”催生“发展动能之变”,让企业在*县(区)投资更安心、办事更顺心、创业更舒心。

下面,我结合当前形势和全县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不仅是当前任务,更是长远战略。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当前,县域经济已进入“拼环境、拼服务、拼效率”的新阶段。谁能在营商环境上领先一步,谁就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从全国看,江浙沪等发达地区之所以能持续领跑,根本在于他们把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举措,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高端人才和资本要素。从全省看,*市(省)内兄弟县区纷纷出台“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在政策支持、服务效能、要素保障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如果我们不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就会在区域竞争中“掉队落伍”,甚至被市场“淘汰出局”。因此,优化营商环境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必须做好、做优、做到极致”。

第二,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源头活水”。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营商环境好,企业才能轻装上阵、茁壮成长;营商环境差,企业就会“用脚投票”、另谋他处。近年来,我们通过“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日”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等问题,但仍有部分企业反映“政策落实不到位”“审批流程繁琐”“执法检查频繁”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是“小问题”,实则是“大障碍”,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发展预期。我们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满意”为标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更舒心,真正把*县(区)打造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企业是就业之源。一个地方的企业越多、发展越好,就业就越充分,群众收入就越高,社会就越稳定。当前,我县仍有部分群众存在“就业难”问题,部分家庭收入增长缓慢。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能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还能推动现有企业扩大生产、提高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优化营商环境还能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升,让群众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因此,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工作,更是民生工程,必须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第四,优化营商环境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 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看干部作风实不实。一个地方干部作风扎实、服务高效,企业就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反之,干部作风散漫、服务推诿,企业就会“望而却步”。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营商环境专项整治”等活动,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但仍存在“中梗阻”“末梢堵塞”等问题。比如,有的干部对政策“一知半解”,解答企业咨询时“含糊其辞”;有的干部对工作“推诿扯皮”,企业办事“来回跑”“多次办”;有的干部甚至存在“吃拿卡要”“索贿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营商环境。这些问题必须坚决整治、彻底纠正。我们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以关键突破带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企业反映最强烈、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促提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第一,以“极简审批”为目标,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的第一窗口。要坚持“能简则简、能优则优”,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要全面推行“一网通办”,整合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确保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要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围绕企业开办、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优化流程、压缩时限,确保企业开办1天内完成、项目审批30天内办结;要建立“帮办代办”制度,组建专业帮办团队,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提供“全程跟踪、全程代办”服务,让企业办事“不跑腿、少费心”;要加强政务服务评价监督,建立“好差评”制度,定期开展“政务服务满意度测评”,对排名靠后的单位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第二,以“政策落地”为关键,打造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企业需求导向”,制定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能落地、见实效”。要全面梳理现有政策,对不符合上级要求、不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政策及时修订或废止,避免“政策打架”“政策空转”;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企业服务群等渠道,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开展“政策解读进企业”活动,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要建立政策兑现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简化申报流程、缩短兑现周期,确保政策“即申即享、快享快兑”;要加强政策评估反馈,定期开展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根据企业反馈及时调整优化政策,确保政策“精准滴灌、靶向发力”。

第三,以“法治保障”为底线,打造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 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要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要建立“柔性执法”机制,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轻违轻罚”,给予企业改正机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护企业创新成果;要完善涉企纠纷化解机制,建立“企业法律服务站”,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纠纷调解等服务,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要开展“法治营商环境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不文明”等问题,坚决杜绝“以罚代管”“选择性执法”等现象。

第四,以“要素保障”为支撑,打造成本适宜的市场环境。 要素环境是营商环境的基础支撑。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企业走”,全力保障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用工、融资等需求。要强化用地保障,建立“标准地”出让制度,推进“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强化用电保障,推进“获得电力”提升行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要强化用水用气保障,优化报装流程,缩短报装时间;要强化用工保障,开展“就业服务进企业”活动,组织专场招聘会,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要强化融资保障,建立“政银企对接”机制,定期举办融资对接会,推广“税易贷”“信用贷”等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强化物流保障,推进“物流降本增效”行动,优化物流配送网络,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第五,以“亲清关系”为准则,打造重商亲商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软实力。要坚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建立“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政企早餐会”,倾听企业诉求,解决企业难题;要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活动,每位县级领导联系3—5家重点企业,每位部门负责人联系1—2家企业,定期走访调研,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要树立“重商亲商”导向,对贡献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在医疗保障、交通出行等方面提供便利;要加强营商环境宣传,通过电视、报纸、新媒体等渠道,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保障、狠抓落实,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优化营商环境,重在行动、贵在落实。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严格督导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专项工作组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

第二,压实工作责任,构建“层层传导、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一把手”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职尽责,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现象。对因工作不力导致营商环境评价排名靠后的单位,要严肃问责。

第三,严格督导考核,树立“奖优罚劣、激励担当”的鲜明导向。 县营商办要会同纪委监委、督查局等部门,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建立“月通报、季排名、年考核”机制,对工作推进快、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问题突出的单位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导致企业投诉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四,广泛宣传动员,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新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让企业和社会各界感受到县委、县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要开展“营商环境大家谈”活动,广泛征求企业、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设立“营商环境监督热线”“营商环境举报平台”,畅通企业投诉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同志们,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让我们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县(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我想对企业家朋友们说:县(区)是大家的家,我们是你们的“服务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请第一时间告诉我们,我们一定全力以赴、竭诚服务!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县(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