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召开全县信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信访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总结去年以来全县信访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挑战,系统谋划下一步重点任务,推动全县信访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刚才,县信访局通报了上半年信访工作情况,XX镇、XX局作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XX副县长对当前重点任务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近期调研掌握的情况和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望来时路,在总结成绩中坚定信心决心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转段、经济恢复发展、基层治理深化等多重任务叠加的复杂局面,全县信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主线,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这里,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矛盾化解更有“温度”。 去年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8.7%,其中网上信访占比提升至63%,重复信访率下降至4.2%,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全县信访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生动实践。比如XX镇创新“乡贤调解团+网格走访日”机制,组织退休干部、老教师、致富能手组建32支“流动调解队”,走村串户开展“板凳会”“田间访”,成功化解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积案27件;XX街道建立“信访代理员”制度,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代反映、代跟进、代反馈”服务,让“群众跑腿”变为“干部跑路”,群众满意度从82%提升至91%。这些案例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带着感情、放下架子,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再难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是机制创新更有“力度”。 去年我们聚焦“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在全县推开“信访事项全周期管理”模式,将信访工作纳入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一张网”,建立“首接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满意度评价制”闭环管理体系,对127件初次信访事项实行“清单化”交办、“项目化”推进,平均办理周期从28个工作日压缩至16个工作日,群众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达89%。再比如针对网上信访占比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升级改造“XX县信访云平台”,开通“视频接访”“智能问答”功能,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实现“网上受理、网下办理、网上反馈”,去年通过平台解决的民生类问题占比达76%,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队伍建设更有“硬度”。 信访工作是“磨刀石”,也是“试金石”。去年以来,我们通过“上挂下派”“实战练兵”“案例复盘”等方式,累计培训信访干部320人次,选派15名年轻干部到省、市信访部门跟班学习,在征地拆迁、房地产遗留问题等“火线”岗位锻炼干部28人。现在看,这支队伍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作风形象有了明显提升:有的同志为核实一个细节,连续3天蹲守工地走访工人;有的同志为推动问题解决,主动协调住建、资规、民政等7个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12次;有的同志在暴雨灾害期间,连续72小时坚守岗位,及时处置群众避险诉求。这些“接地气”的担当、“冒热气”的付出,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信访干部“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的结果,是广大信访干部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奋战在信访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