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代表*镇,在此次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镇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我们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事关群众福祉与发展大局,是一场需要常抓不懈的持久战。今天,我主要围绕我镇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简要汇报,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强化思想引领与能力建设,筑牢政策落实的坚实根基
打赢脱贫攻坚战靠的是过硬的干部队伍,巩固拓展成果、走向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一支懂政策、有能力、作风实的“铁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部分干部可能会出现思想松懈、业务生疏的问题。为此,我们坚持把能力建设摆在首位,以“精准施训”和“入户宣讲”为双轮驱动,全力破解“本领恐慌”与“政策悬空”两大难题。
(一)聚焦干部队伍,实施内功强化行动。 我们将政策学习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硬任务来抓。镇党委定期组织专题学习会,带领镇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中央及省、市关于巩固衔接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特别是在近期,我们集中学习了《*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等纲领性文件,并邀请区农业农村部门的专家,对《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计算方法和指标解释》等专业性强的业务知识进行专题辅导。这种系统性的培训,有效扫除了干部在政策理解上的盲区和知识上的短板,确保了各级干部在执行政策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从根本上提升了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执行力。
(二)面向广大群众,开展政策普及行动。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而落实的根基在于群众的知晓和认可。我们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大家带着精心编印的政策“口袋书”和宣传彩页,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实例,面对面讲解教育、产业、就业、健康等各项帮扶政策的具体内容、申请流程和受益标准。比如,在讲解健康帮扶时,我们会直接拿出住院报销的单据,清晰地告诉群众自己需要承担多少、政策能够报销多少,让群众对切身利益有最直观的感受。通过这种零距离的沟通,我们不仅帮助群众及时掌握了政策,更重要的是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融洽了干群关系,真正做好了群众的“服务员”和“贴心人”。
(三)着眼长效机制,推进常态监管行动。 巩固衔接工作的持续性,关键在于构建“监测-反馈-提升”的闭环体系。要建立“每月排查+动态更新”的监测机制,组织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对脱贫户、监测户开展常态化走访,重点跟踪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对发现的风险点第一时间录入信息系统,确保早发现、早干预。同时,压实镇村两级责任,实行“包片干部+支部书记”双负责制,将监测帮扶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的严肃追责。此外,要健全“群众评价+第三方评估”的监督体系,通过设置意见箱、开展电话回访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政策落实的意见建议,每季度发布成效通报,以刚性约束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筑牢防止返贫致贫的坚固防线。
二、深化动态监测与精准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刚性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严格遵循省、市要求,探索并固化了“三看二查一对比”的动态监测排查法,力求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将返贫致贫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