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 * 县委组织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省委、市委关于组织工作的部署要求,以 “强基础、补短板、创品牌”为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推动组织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提质增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并对下半年重点任务作出安排。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全县组织系统立足 “三个维度”(即服务中心大局的政治高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深度、回应群众期待的民生温度),统筹推进理论武装、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建、人才发展等重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以 “铸魂赋能”为抓手,思想建设走深走实 。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构建 “专题学习+实践淬炼+常态巩固”三位一体学习体系。 一是 “关键少数”领学。县委常委会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上半年召开常委会会议 12 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8 次,开展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4 次,围绕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 6 场,带动全县各级党委(党组)开展集中学习 320 余场次。 二是 “基层支部”促学。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创新“田间课堂”“院坝党课”等形式,组织党员深入产业基地、红色遗址开展现场教学 180 余场,覆盖党员 1 . 2 万余人次;针对流动党员,通过 “云端课堂”“微信送学”等方式推送学习资料 2300 余条,确保学习 “不断线”。 三是 “实践课堂”验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与防汛救灾、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一线工作,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420 余件,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效。
(二)以 “选育管用”为重点,干部队伍提质增效 。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聚焦 “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 精准识别 “选”。结合年度考核、专项调研、日常考察,建立“一人一档”干部政治素质档案,重点围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一线岗位,发现识别优秀年轻干部 58 名,其中 “ 85 后 ”占比 72 %,“ 90 后 ”占比 31 %。 二是 多维历练 “育”。实施“青蓝工程”,选派 32 名年轻干部到信访维稳、招商引资、乡镇基层一线轮岗锻炼;与 * 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 “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干部 450 人次;选派 15 名干部赴发达地区跟班学习,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三是 严管厚爱 “管”。修订《科级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办法》,完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上半年开展提醒谈话 12 人次、函询 8 人次;落实带薪休假、定期体检等关爱措施,为 120 名基层干部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显著提升。
(三)以 “强基固本”为目标,基层党建全面进步 。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是 抓覆盖 “扩面”。在农村,成立产业链党支部 12 个,覆盖特色种植、养殖基地 28 个;在城市,新建物业党建联建示范点 5 个,推动 12 个老旧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在两新组织,新组建党支部 7 个,覆盖企业 35 家,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二是 抓头雁 “提能”。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通过“现场观摩+述职评议”方式,评选“十佳书记” 10 名,倒逼 12 名后进书记限期整改;组织 120 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提升班,目前已有 45 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三是 抓治理 “创新”。推广“党员中心户+网格”管理模式,在全县划分网格 1320 个,确定党员中心户 560 户,实现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探索“积分制”管理,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等纳入积分考核,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四)以 “聚才引智”为突破,人才生态持续优化 。 坚持 “需求导向、精准施策”,着力破解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难题。 一是 靶向引才。围绕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发布《 * 县 2025 年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赴 * 大学、 * 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专场招聘,签约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 32 名,引进农业技术专家 5 名。 二是 用心留才。出台《人才安居工程实施细则》,建成人才公寓 80 套,提供免费体检、子女入学等 “一站式”服务;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上半年发放补贴 120 万元,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三是 平台育才。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 “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开展技术攻关项目 3 项;依托县职教中心开设 “非遗传承班”,培养传统手工艺人才 60 余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