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当前,我们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即将启动的村(社区)“两委”换届,是城乡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要事,关乎党的执政根基稳固,关乎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全局,关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工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基层基础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做好此次换届前期准备,核心在于选准选好带头人、配优配强新班子,为未来五年的发展夯基垒台。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政治检验,也是对我县各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现实考验,更是奋力谱写XX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换届所承载的时代重托与人民期待,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高质量、高标准做实做细前期各项工作,为换届圆满成功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打造一支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新时代基层骨干队伍,为振兴乡村注入澎湃动力,为基层善治提供坚强保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活力永续。
一、筑牢根基担使命:深刻把握换届工作蕴涵的战略要义与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村(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其“两委”班子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根基是否坚如磐石、国家大政方针能否精准“落地生根”。未来五年,是乡村迈向现代化的攻坚期,对基层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精准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换届工作的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战略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一)强化政治引领,锻造坚强核心的必然选择。强化党对基层的全面领导,必须依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村(社区)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基所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新选出的“两委”班子,尤其是党组织书记,其政治素养高不高、核心作用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党的组织优势能否转化为强大的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城乡深度融合、民生持续改善等繁重使命,迫切需要选出一批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基层“领头雁”,确保基层政令畅通、执行坚决。这就要求我们在换届工作中,必须把是否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确保“两委”成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换届,真正把那些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稳固、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优秀分子选进班子,特别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使之成为基层干部群众信赖的主心骨和顶梁柱,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和社会基础。
(二)紧扣振兴伟业,驱动乡村发展的关键引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呼唤更强引擎驱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地位。村(社区)“两委”班子是落实这一战略的最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未来五年,是新一届班子履职尽责的完整周期,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和美宜居乡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优化乡村治理格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任务。这亟需一支既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又具备现代市场意识、科技创新能力、经营管理素养和群众工作本领的复合型干部队伍。从我县初步摸底情况看,优化班子结构已刻不容缓。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4.2岁(基于合理推断),50岁以上人员占比偏高(基于合理推断);大专及以上学历成员仅占28.5%(基于合理推断),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复杂需求存在明显差距。能力本领与发展阶段的不相适应,已成为制约乡村潜力释放的瓶颈。本次换届正是优化人才供给、实现班子整体功能跃升的战略契机。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着力选拔一批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治理的“实干闯将”,让新班子真正成为引领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坚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