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通过整合部门资源、优化审批流程,全市“一网通办”平台实现全覆盖,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办理时限压缩*%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以上,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二是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百亿元;开展“千企纾困”专项行动,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用地等难题*万件,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三是法治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护,我市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前进*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市场主体期待相比,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一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部分惠企政策知晓率低、申报流程复杂,导致“政策悬空”“红利截留”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服务企业的精准度有待提升。一些部门习惯于“一刀切”管理,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的需求缺乏针对性措施,个性化服务能力不足。三是要素保障的瓶颈制约依然突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土地、能源等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高,高端人才引进难度较大。四是干部作风仍需进一步转变。个别部门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更是城市软实力和核心优势。当前,区域竞争已从“政策优惠”转向“环境比拼”,谁能在营商环境上领先一步,谁就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全市上下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二、聚焦重点、突破难点,以关键环节攻坚带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精准施策,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