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镇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结合镇工作实际,着重从强化思想武装、夯实基层基础、推动乡村建设三方面着手,全力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强化思想武装为重点,推动作风建设迈上新台阶。 良好的作风体现党员干部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具体表现在工作中和日常言行上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敢担当。镇党委将坚持问题导向,把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放在首位,坚决纠正 “庸、懒、散、慢”现象,确保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持续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精神状态。 一是 加强政治教育。组织是 “形”,思想是“魂”。严格按照“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要求,通过党委会议、专题会、干部职工大会等方式教育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课开课啦”“擂台比武”等活动,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二是 加强日常监管。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健全完善干部值班值守、请销假等制度,从严干部日常管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文明创建等中心工作,印发《工作任务提醒清单》,不定期开展工作督查,做到事事有部署、任务有清单、工作有台账、适时有督查、件件有落实。常态化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党员扎实开展 “亮身份、践承诺、做表率”主题活动,形成领导带头干、干部自觉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发展氛围,进一步凝聚干部精气神、锤炼好作风。 三是 加强 “结对帮带”。建立“以老带新”培育机制,分别从政治理论素养、调查研究、应急处突、群众工作、抓落实能力等方面进行帮带提升,通过一对一地“帮”、手把手地“教”、定期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干部队伍思想动态,落实针对性教育培训措施,进一步打造“政治可靠、品质良好、能力过关、作风过硬”的新时代年轻干部。
(二)以夯实基层堡垒为支撑,推动组织建设开创新局面。 聚焦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努力把每个村党支部都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 持续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 “能人”培养选拔进村级党组织班子,把那些不讲政治、不负责任、不干实事的干部换下去,不断优化村级党组织队伍。同时,严格规范发展党员程序,严把党员政治关、结构关、质量关,做到既在结构上持续优化,又在理论武装上持续深入,确保基层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是 持续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以 “五个一批”方式持续为村级储备后备力量,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通过实行跟岗锻炼和“结对帮带”等形式持续做好跟踪培养。及时印发《镇村(居)三职干部绩效考核方案》,将村“三职”干部日常工作情况纳入积分增减台账,用作绩效发放依据,激励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担当实干、主动作为。 三是 持续抓好党建阵地建设。从夯实党建基础、提升服务水平需求出发,严格按照 “五个基本规范化”要求和“六有”标准,在基层党建阵地的整体布局上下功夫,坚持“资源整合、力量集聚、功能叠加”,布置集学习、活动、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员活动室。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到党建活动、党员志愿服务中去,自发性、经常性开展学习教育、娱乐健身、文化传承、传统节日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不断增强基层党建阵地的生命力。
(三)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牢固树立 “党建+”的工作思路,将党的建设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各个方面,以党的建设引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 深入推进 “强村富民”。结合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际,坚持在“两山论”实践中推动产业发展,重点引导群众发展绿色产业、树牢绿色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做优茶叶产业和贡米产业,使群众从中持续受益。聚焦铜仁市“强村富民”三年行动目标,实体化运行镇级强村富民公司,以做大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好传统产业和做实工程项目承接等方式,按照“党支部+合作社+承租大户+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动山桐子、罗汉果、白酒、腊肉等产业落地见效,力争全镇 35 %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 45 万元以上、其他村集体经济均有收益。 二是 扎实抓好乡村治理。以精细化网格建设为基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健全完善农村党组织、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级组织体系,形成包村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 “五级联动”网格体系,多渠道排查化解矛盾隐患,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新格局,构建“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全员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各方联动、调处精准”的目标,形成“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工作局面。 三是 大力倡导文明新风。聚焦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巩固镇 “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成果,健全和完善“积分制”管理,大力推广“支部活动日+文明实践”乡村治理模式,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及“ 1 + 8 ”星级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扎实推进环境整治等工作。深化“多网合一”基层治理机制,持续开展滥办酒席治理,全面巩固丧事“四天办结”制度,进一步完善务实管用、德法兼容、文明新风的“村规民约”,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规范约束陋习,持续推动文明新风成风化俗。